文档介绍: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LINDA on December 15, 2012.
财务报表分析总结
财务报表分析总结
一、(资产结构比重分析)
1、流动资产比率=流动资产用和坏账损失,从而相对增加企业流动资产的收益
存货周转率(次数)=一定期间的销货成本/存货平均余额
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率
存货周转率是反映企业的存货周转速度的指标,也是衡量企业生产经营各环节中存货运营效率的综合性指标。(比率越高,周转次数越多,表明企业存货回收速度越快,企业的经营管理的效率越高,资产流动性越强,则企业的利润率越高;反之,则表明企业存货的管理效率越低,存货周转较慢,存货占用资金较多,企业的利润率较小。)
4、流动资产周转率(次数)=销售收入/流动资产平均占用额
流动资产周转额可按产品销售收入计算。比率越高,流动资产周转速度越快,周转次数越多,表明企业以相同的流动资产完成的周转额越高,说明企业流动资产的经营利用效果越好,企业的经营效率越高,进而使企业的偿债能力和盈利能力得到增强。
5、固定资产周转率=产品销售收入净额/固定资产平均净值。
比率高,表明企业固定资产利用充分,说明企业固定资产投资得当,固定资产结构分布合理,能够较充分地发挥固定资产的使用效率,企业的经营活动越有效;反之,表明固定资产使用效率不高,提供的生产经营成果不多,企业的营运能力较差。
三、(资金运用效率分析)
1、营业周期=存货周转天数+应收账款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率+360/应收账款周转率
周期越短,说明资产的效率越高,其收益能力也相应增强;周期越短,资产的流动性越强,资产风险降低;营业周期的长短还影响着企业资产规模和资产结构,周期越短,流动资产的占用相对较少,反之,则相反)
四、(盈利能力分析)
以营业收入和营业成本费用为基础的盈利能力分析
1、销售毛利率=销售毛利/销售收入*100%=1—销售成本率
其中:销售毛利=销售收入—销售成本
销售毛利率反映的是企业主营收入的获利水平,销售毛利率越高,说明企业主营成本控制越好,获利能力越强。其影响因素(1)外部因素:主要是市场供求变动而导致的销售价格的升降以及产品购买价格的升降。(2)内部因素:①企业开拓市场的意识和能力;②成本管理水平;③产品构成决策和企业的战略要求等。
2、资产息税前利润率=息税前利润/总资产平均余额
该指标反映企业总体的获利能力,是将公司占用的全部资产作为一种投入,对应的是息税前利润,以评价公司的投入和产出的效率。公司的投入就是占用的资产总额,其回报就是息税前利润。该指标越大,说明企业的整体的获利能力越强。
3、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营业收入
反映企业每单位销售收入中获得的营业利润的金额。营业利润率越高,表明企业通过日常经营活动获得的收益的能力越强。
4、销售净利率=净利润/销售收入
该指标值越大,说明企业获利能力越高由于指标中的净利润是企业各项收益与各项成本费用配比后的净利,所以各年的数额会有较大变动,应注意结合盈利结构增减变动分析来考察销售净利率指标。
5、成本费用利润率=利润总额/成本费用总额
其中:成本费用总额=销售成本+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
当企业获利水平一定的情况下,成本费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