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1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诚信机制构建摘要:本文对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中存在的诚信问题及原因进行了分析, 指出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诚信机制构建应遵循的基本原则,诚信机制构建所包含的基本内容, 对如何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诚信机制建设提出了对策。关键词: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诚信机制一、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缺陷(一) 上市公司治理结构不完善我国上市公司大多是由国有企业通过股份改制而上市的, 由于国有企业在改制过程中存在着制度缺陷, 且上市后这些问题仍然存在。主要体现在一是公司股东产权约束弱化。我国上市公司中国有股产权主体“缺位”问题依然严重,国有资产所有者在实质上依然“虚置”。加之社会股数量较少且股东相当分散,上市公司的所有者的真正严格监督和硬性约束。在没有所有者监督和约束情况下, 公司管理者和经营者通过提供虚假信息以谋取自身利益的动机就大为提高。二是上市公司高层管理人员行政化趋向。在国有企业股份改制过程中, 公司董事会成员和经理人员大多不是按照公司章程选举产生, 而是由政府人 2 事部门直接任命和委派。这样的结果是董事会不向全体股东负责, 不受股东监督; 经理人员不向董事会负责, 不受董事会约束。使得上市公司股东大会、董事会、监事会形同虚设, 制衡失效。董事长或总经理失去约束和控制, 经营者权利被不断强化, “内部人控制”现象普遍,出资者利益无法得到保障。三是上市公司缺乏科学的激励与约束机制。现代企业理论研究表明, 科学合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使规范经理人员行为、缓解代理问题的有效途径。上市公司缺乏科学合理的激励与约束机制, 为上市公司披露虚假信息提供了生存空间。(二) 相关制度不完善我国证券市场发展起步较晚,在证券市场的初期一些相关制度、措施的不完善、为上市公司制造和发布虚假信息提供外在诱因。很多国有企业在改制上市过程中由于受股票发行额度的限制或由于企业整体盈利水平不佳,企业不能整体上市。于是对资产债务进行剥离, 或资产股权收购和会计报表模拟,以达到发行上市的条件。在这种“包装上市”、“组合上市”下,很多上市公司通过模拟手段提供虚假财务信息,使一些亏损企业“伪装”成盈利能力很强的公司上市。目前我国上市公司的会计制度、准则在具有同一性的同时, 还具有一定的灵活性。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之间还存在不一致和不协调的地方。在基本会计准 3 则和具体会计准则之间,具体会计准则和行业会计制度之间, 会计准则和财务通则之间, 会计准则和税收制度之间都存在许多不一致甚至相矛盾的地方。这种制度上的漏洞必然会增大经营者、会计人员与监管部门、社会公众的“博弈”空间, 增加社会的交易成本, 为上市公司披露虚假信息提供方便之门。(三) 法律制裁和市场监督乏力我国现行法律法规对上市公司披露虚假信息及相关责任人的处罚缺乏可操作性措施, 对大多数造假上市公司及其责任人的处罚主要还是罚款和行政处罚, 追求刑事和民事赔偿责任的较少, 上市公司造假的成本是很低的。从市场监督角度来看, 由于我国上市公司“一股独大”的股权结构,国有股、法人股不流通,资本市场对上市公司的监督机制弱化, 对上市公司的监管不起作用。此外, 我国外部审计缺乏独立性, 审计人员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不高, 中介机构缺乏诚信, 使得上市公司虚假信息得以披露。二、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诚信机制构建应遵循的原则(一) 真实披露原则真实披露原则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