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别让有感情朗读流于一种形式
在《语文课程标准( 2011 版)》中明确提出:小学各个阶段都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
朗读课文。 课改中的我们也开始慢慢转变教学观念,
让更多的读来
精品文档 你我共享
别让有感情朗读流于一种形式
在《语文课程标准( 2011 版)》中明确提出:小学各个阶段都要正确、流利、有感情地
朗读课文。 课改中的我们也开始慢慢转变教学观念,
让更多的读来代替老师的讲,
把朗读作
为一个重点来抓, 几乎在每篇课文的教学中都把它定为一个教学目标。
教学中朗读的形式也
多了, 但是否都达到了正确、流利、
有感情呢?那就不一定了,有些课上老师像喊口号似的
要求学生“再读一遍,注意读出感情,
”大家又响应一齐读了一遍又一遍。有些学生恐怕连
什么是“有感情”都不知道,这样的朗读就流于一种形式了,要让它达到真正的目的,我们
老师的指导很关键。
“有感情地朗读”是读者在正确、流利的基础上感悟文字内涵的较高层次地读,
“有感情”
不只反映在声音上, 人的面部表情才是内心情感的表现。
那要达到这些, 首先要指导学生深
入理解文本。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之下,理解了文本,体会了文中人物的情感,并与之产生共
鸣,就能通过朗读演绎出来。如在教学《小壁虎借尾巴》时,我先带学生初读课文,扫除生
字障碍,待学生了解课文大体内容后,我问: “小壁虎的尾巴断后,心情怎样呀?”
“如果你
是那只断了尾巴的壁虎, 你的心情又会怎样?你去向别人借尾巴时,
你希望怎样?” 通过这
样一引导, 学生自己仿佛成了那只壁虎, 把壁虎失去尾巴后难过的心情及向别人借尾巴时恳求、有礼貌的语气读出来了,这样的引导,即使是原本朗读水平不高的学生,只要理解了文
本,进入了文本描述的情境, 那一定是最真情的朗读, 最精彩的演绎, 让学生尝试角色换位,成为文本中的人物, 与之同呼吸,共命运,让他们入情入境, 文本中的情感就会通过学生的朗读流露出来。
低年级孩子由于理解能力有限,老师可先因势利导,以身示范,直观展示自己读时的表情,
要让学生读出感情, 与老师的示范朗读分不开, 更与老师的有效指导密不可分。 我们老师为了让朗读更有效,就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