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搬掉学习路上的绊脚石.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搬掉学习路上的绊脚石.doc

上传人:玉柱儿 2022/7/9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搬掉学习路上的绊脚石.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搬掉学习路上的绊脚石
摘 要:为了有效纠正小学生错别字,文章作者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八种简单、快捷的方法,①肢体语言纠错法。②特殊意义纠错法。③讲故事纠错法。④正确演示纠错法。⑤细心批改纠错法。⑥错字集纠错法。⑦搬掉学习路上的绊脚石
摘 要:为了有效纠正小学生错别字,文章作者在多年的小学语文教学实践中,总结出八种简单、快捷的方法,①肢体语言纠错法。②特殊意义纠错法。③讲故事纠错法。④正确演示纠错法。⑤细心批改纠错法。⑥错字集纠错法。⑦及时复习纠错法。⑧形声字纠错法。
关键词:错别字;小学生;方法
中图分类号: 文章编号:2095-624X(2019)16-0038-02
一、错别字出现的原因
,结构复杂
在发音上,许多字发音很接近,有同音字、多音字、轻声儿话,还有一些变音字,再加上方言的干扰,学生学起来难度非常大,容易造成书写别字的现象。在结构上,虽在造字法上有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字四种,但有些字规律性不强,如“己、已、巳”,区别细微,容易混淆。在字义上,有一字多义,也有多字一义,学生识字的难度大,书写时出现错别字就在所难免。

小学生的认知能力以及记忆策略的运用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对复杂的字形没有分化,汉字音、形、义的联系在大脑中没有形成明确的印象,甚至模糊错乱,这样书写就容易出错。

语文课程教学包括字、词、读、写等,任务繁重,挤占了识字训练的时间。另外,随着电脑的普及,电脑打字代替手写汉字,影响了学生汉字书写训练,拿笔忘字、书写错误的情况在小学生身上也时有发生。
二、纠正错别字的方法

动作纠错法,就是在纠正错别字时配上固定的肢体动作。小学生认知抽象事物的能力差,动作的形象性,可弥补其不足,提高认知、记忆效果。例如,“拨”和“拔”字形非常相似,都是动词,且都跟手的动作有关。许多学生难以分清,依靠讲解、抄写、释义都难免出错。笔者就把“拔”字写在黑板上,指出“拔”右边是“友”加一点,跟“拨”的区别是少了左上边一小竖,这一竖是给“拔”掉了。每次读“拔”时,让学生拇指、食指捏在一起,做“拔”的动作。反复认读、操练,让学生形成固定的条件反射,达到区分“拨”和“拔”的目的。

特殊意义纠错法就是有针对性地赋予某些容易出错的汉字一些特殊含义,达到纠正错别字的目的。因为小学生的思维是依赖具体内容的逻辑思维,可以通过设置一定的情境,增强汉字的形象性,帮助学生记忆。例如,“酒”和“洒”,为了区别,把“酒”里面的一横理解成“有酒”,认读“酒”时,读成“有酒”,“有”还特别加重语气。教“洒”时,强调里面没有一横,这“横”掉了,读“洒”时读成“洒掉了”。让学生产生联想,在头脑里面形成画面感。

成语学习时可通过讲故事的方法,追根溯源,达到纠正错别字的目的。例如,“女娲补天”,把“娲”错写成“祸”,为了区别“娲”和“祸”,笔者讲了一个“女娲补天”的故事,强调女娲是一位女神,是人类的母亲,所以“娲”是“女”字旁,而“祸”跟“福”是一对反义词,“祸福”都是“礻”字旁。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