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抑制通货膨胀之我见.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抑制通货膨胀之我见.doc

上传人:十二官 2022/7/9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抑制通货膨胀之我见.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抑制通货膨胀之我见
【摘要】通货膨胀是困扰当今世界各国经济运行的主要问题之一,也是我国当前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热点和难点问题。这些年来,我国改革开放与经济建设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但必须看到,在经济生活中还存在着不稳定性因素,
由于我国居民收入差距大,其中低收入群体收入增长缓慢,这部分人对物价上涨的承受力明显较弱,所以,维护经济社会的稳定,防止个别产品的结构性物价上涨演变成全面的通货膨胀,是今年国家宏观调控的重大任务。我认为必须以有效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应对通胀,并将这二者相互配合,形成合力,成为防止通货膨胀的真正有效的“防火墙”。
二、应对之策
要使对策起作用,首先要了解通胀的原因,对症下药。通货膨胀通常是指,由于货币供应量超过商品流通所需要的货币量所造成的货币贬值、物价上涨,“钱不值钱了”,是一种货币现象。通胀是货币问题,得用货币及有关货币的政策解决问题。如果把一国的经济比作列车,那么,货币政策就如刹车的功能一样,控制着车速的快与慢。经济发展慢了就要适当地放松“刹车”,反之,经济发展过快了就要“踩一下刹车”。在经济发展已经偏快的情况下,如果还不踩货币政策这个“刹车”,那么,最终结果就是“翻车”。
治理通货膨胀无疑首先应当从控制货币供应入手。自从2007年以来,我国中央银行不断加大货币政策的调控力度,连续5次提高利率,连续7次提高存款准备金比率,目的就是通过紧缩性的货币政策来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速度,抑制总需求的过快增长。但是,从实际执行情况看,如此密集的紧缩性货币政策措施的出台效果并不理想,流动性过剩问题仍然存在,CPI还在加速增长。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紧缩性货币政策的力度还不足以有效抑制物价的上涨;二是在缺乏财政政策有力配合的情况下,单一的货币政策对于克服通货膨胀必然显得力不从心。
在单一的货币政策功效难以一时奏效的情况下,财政政策的配合是必然的选择。从财政政策上看,政府应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在稳定物价方面的作用。通货膨胀的实质是“过多的货币追逐过少的货物”,因此,治理通货膨胀不仅应当通过紧缩性货币政策严格控制货币供应量的增长,还应当通过供应政策刺激生产、促进市场商品供应的增加。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通过紧缩性货币政策实现的物价稳定和供求平衡,是一种消极的平衡策略,它以强制性地压缩消费需求、降低社会消费水平为代价。而通过供应政策实现的物价稳定和供求平衡则是积极的平衡策略,它在不损害社会消费需求和消费水平的前提下通过刺激生产、增加供应来吸收过多的流动性,从而达到商品市场供求的平衡。从我国目前通货膨胀的情况来看,主要是由于食品类价格上涨过快引发,特别是油脂、肉禽及其制品更成为CPI上涨的领头羊,而造成这些商品价格上涨过快的原因则是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导致的生产规模缩小和供应减少。这种原因造成的通货膨胀仅仅通过紧缩性货币政策来压缩总需求显然是解决不了的,必须通过供应政策来克服。为此,必须改变过去过分看重消费者权益而忽视生产者感受的做法,采取切实措施保护生产者的利益,最大限度地刺激生产者的生产积极性。所以,我认为国家财政一方面要增加农业补贴,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遏制农资价格过快上涨,发展粮食、食用植物油、肉类等基本生活必需品和其他紧缺商品的生产;另一方面要通过关税手段严格控制工业用粮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