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通感的认知阐释.doc

格式:doc   大小:77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通感的认知阐释.doc

上传人:apaihuai73 2017/6/12 文件大小:7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通感的认知阐释.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通感的认知阐释摘要通感基于人类共同的生理机制,它既是一种心理现象, 又是一种语言现象; 既是一种修辞手段, 而且也是一种认知现象。同其他隐喻一样, 通感隐喻也包含着隐喻性的认知和思维方式, 它是通过从某一感官范畴的认知域向另一感官范畴的认知域映射而形***类认知世界和表达思想的重要手段。本文试图在认知理论的框架下, 运用 Lakoff 的理想化认知模式来分析通感, 以便探寻这一语言现象背后的认知和心理奥妙。关键词通感隐喻认知方式意象图式隐喻模式传统修辞学认为,隐喻是一种重要的修辞手段,并将它看作是语言形式上的修辞, 是语言装饰的手段, 因而只是修辞学、文学和文体学研究的对象。但是 Lakoff 和 Johnson 于 20 世纪 80 年代提出的概念隐喻理论( conceptualmetaphortheory )将这种说法彻底推翻了。他们提出隐喻是普遍的, 不可简化的。人类理解的想象结构直接影响隐喻意义的本质,并规约我们的理性推理。隐喻是人类认识和表达世界经验的一种普遍的方式。本文将从认知的 2 角度来探讨通感这一隐喻修辞手法, 通过对其相关的认知心理学研究以及 Lakof f 的概念隐喻理论对通感的认知性阐释。一、什么是通感通感(synaesthesia) , 望文生义, 指的是人的各种感觉相互连通, 身体某一感官受到刺激, 产生反应, 同时又引起其他感官的反应。它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方法, 指我们在思考或交流使用乙器官范畴的事物印象去表达属于甲器官范畴的事物印象, 以达到新奇、精辟的表达效果。传统上, 通感现象被认为是一种语言现象和文体现象, 是润饰辞藻的一种修饰手段。例如英语中有 piercingcry( 刺耳的声音)、 sweetmusic( 悦耳的音乐)、 sourlook( 怒视)、 aloudshirt( 颜色花哨的衬衫)、 softlight( 柔和的光线) 这样的表达方法。汉语中也有类似的表达法,如“闻见( 香味)、听见、冷眼、清净、音色、声音刺耳、眼睛尖、口味重”等。小孩会说“妈妈的牛奶洗面奶闻起来好甜啊!”。电视台广告中也有“听得见的微笑”之说。在文学作品中, 通感更是受到了古往今来中西文人的青睐, 被广泛地运用着。二、通感隐喻的认知阐释英语中 synaesthesia ( 也可写作 synesthesia ) 就是与汉语“移觉”相对应的修辞格。该词中的 syn ,据 Webster ’ sDictionaryoftheEnglishLanguage ,来自希腊语的 aisth ē esis , 3 意为 sensation 。其定义为 sensationfeltinonepartofthebody when anotherpartisstimulated 。这一定义的意思是“身体的一个器官受到刺激在另一个器官上触发的感觉”。换言之, 即五官感觉相通。钱钟书先生精通西学,名之为“通感”。通感是一种我们常见的修辞手法,经常被用于文学作品、艺术及音乐中,尤其是诗歌、散文。作家,特别是诗人经常会大胆地运用新颖甚至是离奇的通感意象。诗人对事物往往突破了一般经验的感受, 有深细的体会, 因此推敲出新奇的词句。很多情况下,通感不仅仅是两种感觉的相通,还可以是多种感觉器官相通。在中英诗歌中, 感觉通感也常发生在多种感官之间, 即视、听、触通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