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2
文档名称:

关于幸福教育的思考与实践.doc

格式:doc   大小:81KB   页数:1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关于幸福教育的思考与实践.doc

上传人:afada117 2017/6/12 文件大小:8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关于幸福教育的思考与实践.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关于幸福教育的思考与实践摘要: 情感, 是学生学****与学校发展的基础。而今天我们学校把一些用来达到目的的手段本身变成了目的来追求。理想的教育是: 培养真正的人, 让每一个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恒久性、终级性价值。建构”幸福教育”的两个体系是: 其一, 让教师拥有一种物质、精神和心灵的幸福生活。因为孩子的幸福观、幸福品质和幸福能力主要从教师那里获得。教师的最高境界是把教育当作幸福的活动。其二, 不仅让孩子拥有一个幸福童年, 还要拥有一个幸福人生。所谓幸福童年, 指快乐的校园生活; 所谓幸福人生, 是为孩子今后人生走向构成完整而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人生基础。幸福既是一种教育理想, 也是一种教育实践。在这种体验过程与追求的过程中, 除了需要学生对幸福拥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外, 还需要他们具有感知幸福和创造幸福的能力以及享用幸福的能力。幸福教育与以前提出的“愉快教育”等不一样。“愉快”是一个心理学的概念,是“人类原始的情绪之一”。幸福要跟人性联系起来界定。人性是人之为人的本性,应该是生理、心理和伦理的统一; 所以, 幸福应该也是生理幸福、心理幸福 2 和伦理幸福的统一。幸福是人性得到肯定时的主观感受。它首先是一种主观感受, 所以, 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空, 感受是有差异的。而人性的肯定方式有三种,一是正面的肯定, 这也是我们通常对幸福的理解, 即人性得到积极发挥和通达满足的时候所产生的快乐之情。二是反面的肯定, 在人性遭到否定时, 主体便有不安、抱怨、痛苦、忿恨等情感, 这可以看作是人在反面地追求人性的肯定, 它们反映了人具有肯定自我的渴求并能促进人性的发展。比如面对社会上不正义的现象, 人们往往感到非常愤慨, 而这种愤慨之情正是从反面对人性做出了肯定, 在这种愤慨中, 我们的人性得到了证明和升华。从这个意义上说幸福的反面往往不是悲恨而是麻木, 即对人性命运的无动于衷, 没有道德良心, 没有道德义愤。三是人性的复杂肯定形式以及由此产生的复合幸福体验。人性是由相对独立的生理、心理和伦理三部分构成,它们虽是整体平衡的, 但也有差异和冲突, 所以在同一条件下, 三个方面可能会得到不同的肯定,这些肯定既有量上的差异, 也有质上的不同, 有些得到了肯定, 而另一些可能同时遭到否定, 它们揉合在一起, 于是就产生了比前两种幸福更为复杂的复合幸福情感。如有一个学生家里发生了一件不幸的事情, 但若有很多师生与他分担不幸, 他却同时又是幸福的。 3 人生的所有问题都可以还原为幸福问题。从人性的本质上讲, 人活着, 就有追求。人们追求的东西很多, 包括饮食、婚姻、安全、财物、权力、名誉、地位等等, 但抛开这些身外之物, 内含着一样本质性的东西, 那就是幸福。人的目的也就是教育的目的, 教育无非就是要多快好省地实现人的目的。人不是为了活动而活动, 也不是为了发展而发展。当他的活动、发展离开了安顿自己情感的目的时, 它们就有可能成为人的异己物。反观今天的教育,却经常忘记了自己的目的,反而把一些用来达到目的的手段本身变成了目的来追求。比如教材、教学方法、分数、作业、考勤管理等等, 它们都应该是学校教育帮助人健康成长的手段, 但在很多场合下它们没有被放在人这个目的下来使用, 而是自成目的, 甚至让人这个目的反过来为这些手段服务, 这样手段就蜕变为压抑人、控制人、折磨人、奴役人的异己物,成为剥夺人的幸福生活的“教育因素”。苏霍姆林斯基这样说:“在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中, 规定了给予学生各种知识, 但却没有给予学生最重要的东西, 这就是: 幸福。理想的教育是: 培养真正的人, 让每一个从自己手里培养出来的人都能幸福地度过一生。这就是教育应该追求的 4 恒久性、终级性价值。”几年前,山东省东营市胜利第四小学还是一所默默无闻的小学; 现在, 它成了当地一所公认的名校, 赢得了家长和社会的信任与肯定:家长们想方设法把自己的孩子往里送:短短五年,学校学生由 600 名增加到现在的 1600 多名……这一切都归功于学校对“幸福教育”的孜孜追求。我校建构“幸福教育”的两个体系是:其一,让教师拥有一种物质、精神和心灵的幸福生活。因为孩子的幸福观、幸福品质和幸福能力主要从教师那里获得。教师的最高境界是把教育当作幸福的活动。只有充分张扬个性, 肯定自我, 才能使教育成为一种让人幸福、令人羡慕的职业。其二, 不仅要给予孩子一个幸福童年, 还要给予孩子一个幸福人生。所谓幸福童年, 是指快乐的校园生活; 所谓幸福人生, 是指为孩子今后人生奠定完整而和谐、可持续发展的人生基础。幸福是一种心理体验, 也是一种追求的过程, 在这种体验与追求的过程中,除了需要学生对幸福拥有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外, 还需要他们具有感知幸福、创造幸福以及享用幸福的能力, “幸福教育”就是将相对较高的教师的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