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7
文档名称:

大学计算机基础学习资料:产业经济学概论.docx

格式:docx   大小:220KB   页数:1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大学计算机基础学习资料:产业经济学概论.docx

上传人:Q+1243595614 2017/6/12 文件大小:2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大学计算机基础学习资料:产业经济学概论.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暨南大学经济学院 2013 级本科生毕业论文产业经济学概论陈序明 2013/9/12 2 前言产业经济学是国际公认的一门应用性经济学学科,是微观经济学深化和发展的结果,是国外经济学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也是近些年来经济学最活跃、最激动人心、取得成果最丰厚的领域之一。 1996 年,我国对学科专业门类作了调整, “产业经济学”作为“经济学”大类中“应用经济学”这个一级学科之下的二级学科第一次位列其中,在学科设置上与国际惯例实现了初步的接轨。但是,西方的产业经济学与国内的产业经济学相比,无论在研究对象、研究方法、主要内容, 还是在理论基础、理论体系上都存在很大差异。那么,西方产业经济学到底是研究什么的,它的发展轨迹怎样,主要内容有哪些?与我国的差异在哪里?我国产业经济学学科体系应该如何构建?本文拟对这些问题做些探讨。发展经济就应该紧紧抓住消费, 而消费水平的高低受多种因素的制约, 根据西方经济学中凯恩斯消费理论可以得知消费水平受到居民收入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而这些因素究竟都是如何影响着消费水平呢? 只有正确捕捉到影响我国居民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才能从根本上改善不足,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按支出法测算的国内生产总值分为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三大项。最终消费分为居民消费和政府消费两项。居民消费又分为农村居民消费和城镇居民消费。按全国人口平均计算的居民消费额,称为“全国居民消费水平”; 按农村人口平均计算的农村居民消费额,称为“农村居民消费水平”;按城镇人口平均计算的城镇居民消费额,称为“城镇居民消费水平”。为此本文结合居民消费水平的影响因素和国务院所确定的十项措施列出了六个相关因素( 国内生产总值、职工平均工资指数、城镇居民消费价格指数、普通中学及高等学校在校生数、卫生机构数、基本设施铁路公路货运量) 进行计量分析, 得到相关模型并结合相关政策进行分析,提出相关建议。 1 目录一、西方产业经济学的学科范围及地位...................................................................................................... 1 二、西方产业经济学的发展轨迹................................................................................................................ 2 三、西方产业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3 四、西方产业经济学的主要流派和观点...................................................................................................... 4 (一)哈佛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 SCP 范式........................................................................................ 4 (二)新产业组织理论: SCP 范式的修订和补充................................................................................. 5 (三)芝加哥学派的产业组织理论: SCP 范式的挑战.......................................................................... 5 (四)新制度经济学:“后 SCP ”流派................................................................................................. 6 五、产业经济学在中国的构建.................................................................................................................... 7 (一)研究对象的界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