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关于礼仪和衣食住行
第一张,共九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日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的关于衣食住行和礼仪制度的文化常识
2、提高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加深对古代社会生活的了解
。
第二张,共九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日
关于礼仪和衣食住行
第一张,共九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日
学习目标
1、了解中国古代的关于衣食住行和礼仪制度的文化常识
2、提高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加深对古代社会生活的了解
。
第二张,共九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日
1、阅读导学案《知识链接》
要求:勾画重点内容
2、自主做《课中学习案》
自主学习
第三张,共九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日
1、我的四面座位,以朝东坐为最尊,其次是朝南坐,再次是朝北坐,最下位是朝西坐。2、“他日趋庭,叨陪鲤对”中的“趋”是指古人走过长者尊者面前,要小步快走,以表示敬意。
3、古人以吃小米为主,小米又叫稷,“稷,五谷之长,故立稷而祭之也。”社为社神,稷为谷神,故以“社稷”代表国家。
4、古人一日两餐,第一顿饭叫朝食,太阳行至东南角叫隅中,朝食就在隅中之前,那个时刻叫做食时。依此推测,大约相当于上午九点左右。
第四张,共九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日
5、人平时在室内,坐在席上,坐并不是现在的坐法,而是跪坐,跟现代的日本人一样。如果把两条腿伸在前面,想舒服一点,叫“箕踞”,那就违背了礼法。
6、南北朝以前没有桌、椅、凳,而是坐在地上。坐时在地上铺张席子,所以说“席地而坐”。睡觉也在席子上面,所以又有“寝不安席”、“择席之病”的说法。稍讲究一点的,坐时在大席子上再铺一张小席,谓之重席。
   7、 古代室内设几。几为长方形,不高,类似现在北方的炕桌或小茶几。但作用却与炕桌等不同,主要是为坐时凭倚以稍休息。
第五张,共九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日
8、古人坐时两膝着地,两脚的脚背朝下,臀部落在脚踵上。如果将臀部抬起,上身挺直,就叫长跪,又叫跽。
    9、古人还有一种“不规矩”的坐法,叫箕踞。其姿势为两腿平伸,上身与腿成直角,形似簸箕。有他人在而箕踞,是对对方的极不尊重。   
    10、古代乘车,一般是一车三人。三人的位次是:尊者在左,御者在中,车右在右。如果车中尊者是国君或主帅,则居于当中,御者在左。
第六张,共九张,创建于2022年,星期日
11、步行的时候,“两脚进曰行。徐行曰步。疾行曰趋。疾趋曰走。”古代的道路叫法也分得很细:“一达谓之道路,二达谓之歧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