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衢州学院学年论文
题
目:
浅论纳兰性德的边塞词
姓
名:-
巫孟洁
学
号:—
4111011237
院
另U:
教师教育学院 系:中文
所在专业:_
汉语言文学(师范)
指导教师:_
刘小成
职
称:正处在极远的边塞之地,“每逢佳节倍思亲”,形单影只、孤独寂寞,遂填此词以寄乡 情。词的上片由景起,写绝塞秋深,一片肃煞萧索景象,渲染了凄清冷寂的氛围,而温 暖的家乡却“路迢迢”,像梦一样遥远。下片点明佳节思亲之意,此时故园风光正好, 离人却不能和南雁一般归家。上片的凄清景色和故乡路远与下片故乡的美好形成对比, 无法归家的诗人自己也与归家的南雁形成对比,这两种对比使得整首词显现出凄清哀感 的风格。
还有那首广为人知的《长相思》: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
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王国维的《人间词话》里说:"'明月照积雪','大江流日夜','中天悬明月','长 河落日圆',此中境界,可谓千古壮观,求之于词,唯纳兰性德塞上之作,如《长相思》 之'夜深千帐灯',《如梦令》之'万帐弯庐人醉,星影摇摇欲坠'差近之。”这一评论 点到了此篇独到之处,即“千古壮观”。壮观归壮观,可纳兰的壮观是别有一番意味的。 严迪昌《清词史》云:“'夜深千帐灯'是壮丽的,但千帐灯下照着无眠的万颗乡心,又 是怎样情味? 一暖一寒,两相对照,写尽了一己厌于扈从的情怀。” E千帐灯下照着千万 个而同他一样因思家夜不能寐、捧着一颗乡心辗转反侧的人。于千古壮观中又多了百转 千回的愁情,这便是纳兰性德边塞词的独到之处。
二、身世与思想对纳兰边塞词风的影响
纳兰性德出身高贵,但他的边塞词中却时常有国家兴亡之叹,有着悲慨深沉的风格。 造成他词作中感慨深沉的原因是多方面的,而特殊的身世及其佛家思想则是其中的重要 因素。
(一) 特殊的身世
张草纫《纳兰词笺注》的前言中记载了纳兰性德的家族所属的海西女真被努尔哈赤 吞并的故事。算起来纳兰与康熙也算是表兄弟关系,同时他们是君臣关系,而家族曾经 从属的部族又是吞并与被吞并的关系。这样的关系下,纳兰的心里自然会有难以说出口 的复杂情感。这些暗藏的不愉快只能含蓄地表达出来,表现为怀古词,如《浣溪沙•小 兀喇》:
桦屋鱼衣柳作城,蛟龙鳞动浪花腥,飞扬应逐海东青。 犹记当
年军垒迹,不知何处梵钟声,莫将兴废话分明。
词之上片描绘小兀喇的特异景色和风俗民情,下片则转为抒兴亡之叹。小乌喇一带 曾是纳兰家族所属的海西女真的领地,诗人到此联想起当年海西女真被建州女真吞并的 往事,“故其结句所表达的是一种深隐的感慨。前扬后抑,不免消极沉郁,似寓有难言 的隐恨。” [2]
《清史稿》记载:“性德,纳喇氏,初名成德,以避皇太子允初嫌名,改字容若,满洲 正黄旗人,明珠子也。”⑶其父明珠是当朝权臣,性德自幼聪慧,文武双全,博通经史, 工书法,擅丹青,精骑射,二十一岁中进士,最后升迁至一等近侍。在世人看来,这些 简直是自己一辈子都可望不可即的幸福,这样的人生简直接近完美。可纳兰并没有因为 扶摇直上成为康熙近侍而感到幸福,梁启超曾指出:“这个人有他特别的性格。他是当 时一位权相明珠的儿子,是独一无二的一位阔公子,他的父母很钟爱他,就寻常人眼光看 来,他应该没有什么不满足,他不晓得为什么总觉得他所处的环境是可怜的……批评这 个人,只能用两句旧话说:'古之伤心人,别有怀抱'。”(《中国韵文里所表现的情感》) 纳兰的愿望是“竟需将,银河亲挽,普天一洗”,世道清明,而后“大笑拂衣归去”。但 现实却是,他日日在君王身边,做着各种打杂的事情,陪皇帝打猎,应诏赋诗词以讨得 皇帝欢心。在扈驾随行的途中又看多了衰败的古战场,与自己的愿望落差太大,于是大 漠边关的古战场在他眼中只余一声叹息,不复当年的壮阔雄浑了。
(二) 知交好友的影响
纳兰有许多以落落不和于世著称的知交好友,而“纳兰性德的这些忘年之交,大半 是明朝的遗少或世家子弟”'气他们没有勇气和力量去抵抗异族的入侵,旧朝覆亡后曾 经隐逸过一段时间,后来虽然又出来为新朝廷效力,但思想上免不了与旧朝仍有千丝万 缕的联系,而这种情感又不能直接表达出来,于是纷纷化成了盛衰兴亡之叹。如严绳孙 “兴亡满眼今何夕,去往无心我未僧”(《灵严呈继大师》)、“总是兴亡千古地,莫教潮 汐送闲愁”(《秋日杂感》),陈维年来生怕说兴亡,笑指楚天新雁两三行”(《虞美人》)。 纳兰性德与这些人相知相惜,便少不得要受到这种情感的影响,于是也发出了诸如“汉 陵风雨,寒烟衰草,江山满目兴亡”(《望海潮》)、“须知今古事,棋梓胜负,翻覆如斯。 叹纷纷蛮触,回首成非”(《满庭芳》“垠雪翻鸦”)之类的感慨。
(三)佛家思想的影响
词人自号楞伽山人,说明他受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