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5
文档名称:

九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刘姥姥进大观园》课件(定稿).pptx

格式:pptx   大小:10,684KB   页数:45页
该资料是网友上传,本站提供全文预览,预览什么样,下载就什么样,请放心下载。
点击预览全文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九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刘姥姥进大观园》课件(定稿).pptx

上传人:敏敏特穆尔 2022/7/10 文件大小:10.43 M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九年级语文上册部编版《刘姥姥进大观园》课件(定稿).ppt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开谈不说红楼梦
读尽诗书也枉然
曹雪芹(约1715—1763),名 ,字 ,号 ,又号芹溪、芹圃。 代小说家。生于 ,约十三岁时迁回北京。曹雪芹出身清代内。
刘姥姥为感谢上次贾家的救助,特地带着枣子倭瓜野菜去谢恩。见识到大户人家的吃穿行等事宜,并上演了一出出闹剧,课文所选即是二进大观园内容。
一进
二进
三进
听 读课 文
思考1:阅读课文,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思考2:找出本文记叙的六要素。
思考3:划分段落,概括大意。
思考问题
思考1:阅读课文,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刘姥姥二进荣国府,吃早饭时,在秋爽斋,凤姐、鸳鸯设局取笑刘姥姥,酒席间刘姥姥上演“笑”剧。
思考2:找出本文记叙的六要素。
①时间:吃早饭时。
②地点:大观园秋爽斋晓翠堂。
③人物:刘姥姥、贾母、鸳鸯、王熙凤等。
④故事的起因:鸳鸯和凤姐商议拿刘姥姥取笑。
⑤故事的经过:刘姥姥在鸳鸯和凤姐的导演下故意出洋相让众人取笑。
⑥故事的结尾:凤姐和鸳鸯分别向刘姥姥解释和赔不是,与开头相照应。
第二部分(4-9):
第三部分(10-11):
鸳鸯与凤姐等商量席间如何取笑刘姥姥。(故事的开端)
刘姥姥上演“笑”剧,众人笑得不亦乐乎。(故事的发展与高潮)
鸳鸯、凤姐向刘姥姥道歉,刘姥姥道出原委,甘被取笑,是讨老太太的欢喜。(故事的结局)
第一部分(1-3):
划分结构
问题探究
“笑”剧。这场“笑”剧是谁导演的?为什么要导演这场“笑”剧?这场“笑”剧的背后隐藏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绘声绘色,各具情态,试简要赏析。
一出“笑”剧
导演
主演
主要
演员
配角
王熙凤 鸳鸯
刘姥姥
贾母 宝玉 黛玉 湘云 迎春 探春 惜春 王夫人 薛姨妈
若干丫鬟、婆子
鸳鸯和凤姐是如何捉弄刘姥姥的?
(1)单拿了一双老年象牙四棱象牙镶金的筷子。
(2)偏拣了一碗鸽子蛋,放在刘姥姥桌上。
“单”和“拣”极省俭地写出了凤姐是故意拿刘姥姥取笑的。
分析讨论
她们觉得刘姥姥的言行举止与大观园有些格格不入,甚至很滑稽可笑,于是就拿刘姥姥来开涮,取笑。
这场“笑”剧的背后包含着作者的悲悯与尊敬,作者正是以悲悯尊敬的眼光来描写刘姥姥这位胼(pián)手胝(zhī)足,换取温饱的小人物;同时,作者也透过了刘姥姥的眼睛映射出贾府“朱门酒肉臭”的景象,对贾府的腐败进行了深重的谴责。
1.凤姐、鸳鸯等人为什么要导演这场“笑”剧?这场“笑”剧的背后包含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
精读课文
文章第7段写众人的笑,绘声绘色,各具情态,试简要赏析。
史湘云
掌不住,一口茶都喷出来
豪放、率真、爽朗、不受拘束
林黛玉
林黛玉
笑岔了气,伏着桌子只叫“嗳哟”
文静,克制,反映出她含蓄、有教养而又谨慎的性格
贾宝玉
滚到贾母怀里,贾母笑的搂着叫“心肝”
天真、孩子气,有恃无恐,顽皮放肆
也写出了贾母对爱孙的宠溺之情。
王夫人
笑的用手指着凤姐,却说不出话来
王夫人已知道是凤姐导演的,但又不便张扬,懂得克制,也保持了雍容与尊贵。
薛姨妈
掌不住,口里的茶喷了探春一裙子
她是客人,稍微节制,但忍俊不禁,在晚辈面前可随便点。
探春、迎春
探春的茶碗都合在迎春身上
笑得干脆、率真、爽朗,也可以看出她们姐妹情深
惜春
离了坐位,拉的他的奶母,叫“揉揉肠子”
年纪最小,稚气未脱,笑的娇柔
凤姐 鸳鸯
掌着
笑而不露,反映出她们善于计谋,爱耍小手段、取笑、捉弄人的性格特点
贾母
眼泪出来,只忍不住,笑道……
一家之主,高高在上,慈爱善良,惜老怜贫
为什么众人发笑之前先是“发怔”?
“发怔”这一神态描写尤为传神,一方面写出了刘姥姥的语言及“鼓着腮不语”的神态出人意料,瞬间寂静,又与众人哄堂大笑的热烈场面形成强烈对比。
真亦假时假亦真
刘姥姥
刘姥姥是大傻瓜吗?
朴素实在 善良淳朴
见风使舵 信口开河
风趣机智 世故圆滑
“大智若愚”
知恩图报 重情重义
1. 迂回战术,拐弯抹角
2. 伺机索求报答,与人方便,自己方便
3. 逢场作戏,随机应变,自轻自贱
4. 少见多怪,老露憨相,出尽洋相
思考:刘姥姥在这场“笑”剧中具体有哪些表现? 这些表现说明了什么?



曹雪芹为什么设计一个与大观园格格不入的村妪?
对比
美与丑雅与俗
庄与谐
贫与富
在这场“笑”剧的背后,包含着作者对下层劳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