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我国信贷政策的今后走向.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我国信贷政策的今后走向.doc

上传人:宝钗文档 2022/7/10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我国信贷政策的今后走向.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我国信贷政策的今后走向
房 洁 摘要:随着我国积极的财政政策与宽松的货币政策实施,2009年上半年我国经济逐步有了好转迹象。其中,宽松的信贷政策功不可没。然而,当前猛增的货币信贷是否合理?今后的信贷政策之路又应如何去走?文章将就这利率和票据融资的利率之差获利。企业用票据融资的方式进行短期借贷,然后将一定比例的票据融资资金通过定期存款回到银行。这表明有一部分资金并没有进入实体经济。
所以,从信贷“质”的方面看,目前我国信贷发放的确存在许多问题,在未来经济的发展中埋下了一定隐患。

(三)“量”与“质”统一分析
综上所述,当前信贷的“量”基本处于合理水平,但“质”存在某些问题。如果今后不适当调整信贷政策,则不利于我国经济的持续性恢复与发展。

二、当前信贷政策的潜在弊端

(一)信贷额度的猛增,导致预期通货膨胀
2008年我国愈演愈烈的通货膨胀在全球性的金融危机中迅速降温,通货膨胀开始脱离人们的视线,转而被通货紧缩的担忧所替代。但是,随着国家的积极财政政策以及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经济逐渐好转。
那么,经济的好转带来通货膨胀在短期内可能性不大,但长期有潜在威胁。当前。我国经济中存在较为严重的产能过剩。不仅表现在生产资料方面,而且也存在于生活消费品方面。短期内供过于求,产能扩张的能力较强,通货膨胀的压力比较小。然而长期看,随着信贷的大幅增加,货币供给的长期增长,势必导致预期通货膨胀的反弹。
1、新增贷款剧增,给通胀反弹提供了货币基础。,货币供给短期内大量增加使得通货膨胀反弹有了货币基础。如果今后信贷总量不能有效控制,不仅会引致总需求的快速扩张,更会导致预期通货膨胀的反弹。例如:尽管目前CPI(%)和PPI(%)同比仍然下降,但从月度环比来看。下降程度已经减缓,有逐渐回升迹象。
2、新增贷款中票据融资占比过大,引发通胀反弹风险。票据融资增多常出于商




业银行规避风险和企业套利的动机。票据融资占比过多可能导致信贷增长对经济的拉动力量减弱,致使流动性渗漏到其他非实体经济部门。催生资产泡沫,引发通胀反弹。
总之,当前我国有众多潜在因素影响着通货膨胀的反弹。如内需的增加、国内价格改制、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回升、人民币升值等等。如果下半年信贷总量不能有效放缓,无疑会加剧预期通货膨胀反弹的可能性。

(二)信贷流向不合理,导致经济增长的瓶颈
在上半年拉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消费、投资、出口)中,在出口不利的情况下,消费和投资扮演了重要角色。%。:%,:净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一41%,下拉GDP增长―。
然而,投资在我国GDP中比重过大,并不利于经济的持续性健康发展。目前投资中大部分是固定资产投资以及基础建设投资,从经济学的角度看经济的持续增长能力受到限制。真正拉动经济的动力源应是最终消费,最终消费的持续性增长又离不开制造业和服务业的稳定发展。所以。扩大内需的重点应放在最终消费上,应重点扶持制造业和服务业的发展。
然而。目前我国信贷结构的不合理性促进了固定资产与基础建设投资的过快增长,产业结构扭曲现象越来越严重。如果不能尽快完善信贷结构,将会导致未来经济的发展瓶颈。

(三)信贷流向不舍理,导致资产泡沫
上半年的信贷发放。相当一部分资金流向了非实体经济部门。由于追求短期效应,投机行为愈演愈烈,金融资产价格快速上升,势必导致资产泡沫。当资产泡沫破灭时,必然会影响金融实体,进而连锁影响到实体经济的健康发展,通货膨胀压力加大、呆账坏账增多、资产缩水、消费萎缩等等。

(四)中长期信贷资产比重大,对银行业的稳健运行也具有潜在负效应
1、增加了银行业资产风险度。银行业资产业务的特殊性,表现在风险暴露具有一定的滞后性。中长期信贷资产期限长,风险暴露滞后期也长。中长期贷款过快增长,增加了银行信贷资产价值的不确定性。
2、增加了银行业流动性压力。在中长期贷款比重持续上升的同时,活期存款的比重逐年上升,%。银行资产期限结构与负债期限结构错置,将加重银行业流动性压力。
3、中长期贷款比重偏高,增大了风险资产基数,相应增加了银行机构的风险拨备,降低了监管资本水平。
4、诱发不稳健经营行为。中长期贷款相对短期贷款具有较高的当期收益,在各种不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