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0
文档名称:

思维导图在高中文言文群文阅读中的使用探究.doc

格式:doc   大小:20KB   页数:1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思维导图在高中文言文群文阅读中的使用探究.doc

上传人:y6281 2022/7/10 文件大小:2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思维导图在高中文言文群文阅读中的使用探究.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思维导图在高中文言文群文阅读中的使用探究


【摘要】将群文阅读的方式融入文言文阅读教学中,可以凭借其对确定主题的探究、与课外知识的串联、构建人物或社会群像以帮助理解人物等优势让不太受学生欢思维的关键能力。但相对于浅显易懂的现代文,理解文言文大意本身于学生而言就已经是一大困难,如何在此基础上更有效地从繁复的文本中进行有效的归纳、总结,也是我们应该要思考的问题。
因此,文言文的群文阅读应该既是文言文閱读方式的变革,更应是文言文教学方式的改革。基于以上问题,笔者进行了引入思维导图以方便阅读的尝试。
二、思维导图在高中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中的意义和价值
思维导图,是一种以放射性思考为基础,以形象化为特点的思维工具,是一种新型笔记方法:“能够全面调动左脑的逻辑、顺序、条理、文字、数字以及右脑的图像、想象、颜色、空间、整体思维。”作为一种有效思维的图形工具,思维导图有着整合有效资源、建构知识框架、加强教学过程的科学性、系统性等方面的优势,因此,将其引入文言文教学,尤其是文言文群文教学过程中,将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一)有利于自主、高效的知识梳理
无论如何强调群文教学的优势,单篇教学依然是阅读教学的根基。在单篇或多篇文言文教学过程中,字词依然是学生读懂文章、获得传统文化知识、感知文言之美的基础。因此,即使是在群文教学过程中,依然强调字词梳理的重要性,并在实践过程中发现,思维导图的细化、条理性强的特点能在多篇文言文的共读之下,帮助学生梳理、积累文言字词,掌握文言文使用规律。
以《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廉颇蔺相如列传》为例。因为这三篇文章中有许多典型的特殊句式和词类活用,笔者在梳理完3篇文章之后让学生自主完成了以下思维导图:
学生经过自主地梳理之后,即可联系从前学过的课文,自主总结出词类活用或特殊句式的相关规律:
如此,教师只需在课堂上做重点点拨,而学生也可在自主地梳理和归纳过程中将知识内化。这无论对平时的教学还是高三的总复****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有助于引导思考角度,理解人物形象的共同内核
文言文中的人物常常由于离当下太远而导致无法得到学生理解的情况。时代的差异,导致学生无法准确捕捉人物性格,无法理解其精神内核,甚至出现觉得历史人物“很傻”的情况。而通过设置历史人物的“群像”,或许能帮助学生理解主人公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那个时代人们的共同价值取向和追求。
还是以《烛之武退秦师》《荆轲刺秦》《廉颇蔺相如列传》3篇文言文的教学为例。在梳理完单篇之后,笔者展开了“侠之大义”的主题阅读课。
首先以思维导图填空引导学生按照笔者选择的三个角度对人物形象进行梳理:
主要通过主要事迹和个性语言来把握人物性格特点,而后让学生把视角集中到时代背景,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理解人物的可贵之处。
最后根据梳理总结人物的相似之处,得出“侠之大义”的内涵:
(三)有助于深入地探究精神品质
同样以笔者的一次文言文群文阅读教学为例。作为一个极富人格魅力的文人,苏轼的达观与豁达熠熠生辉。但这种达观不是一个人天生就拥有或一夜之间突然拥有的品质。学生在很多时候能异口同声地说出苏轼的这一品质,但对于这种品质的由来,尤其是苏轼在面对人生境遇时的纠结、挣扎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