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2
文档名称:

2022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

格式:docx   大小:23KB   页数:22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2022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

上传人:ATONGMU 2022/7/10 文件大小:2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2022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022年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学目标:
1、学问目标:通过活动,初步体会分类的含义和方法,感受分类在生活中的作用,能对物体进展整理分类。
2、力量目标:通过学****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力量、推断力量、合生体会“面在体上”。
教学预备:
学生用:四种立体图形、四种平面图形、剪刀、纸。
教师用:四种平面图形、课件
教学过程:
(一)动手操作,感知“面在体上”
1、导入新课。
(出示由各种平面图形拼成的小汽车。)


师:小朋友,你知道这辆美丽的小汽车是由哪些图形拼成的吗?请你来认一认、指一指。
(生: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形。)
教师将学生答复后的图形贴在黑板上。
师:今日我们就是要来熟悉这四个图形。
据了解,虽然没有正式的学****过平面图形,但是学生们在生活中都已经熟悉了这四个平面图形。因此在设计时,针对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并考虑到他们现有的起点,出示了一辆由各种平面图形拼成的汽车,让学生找出自己熟悉的图形。引入新课。
2、感知“面在体上”。
A、分给每组一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三棱柱。
师:小朋友,现在这四个图形就藏在你们桌上的那些物体里,请你把它们都找出来好不好?并说给你组里的小朋友听一听,你从哪里找到了这些图形?
各组合作操作。
小组汇报。
从长方体上找到上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圆柱上找到了圆;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
课件演示──面从体上分别的过程。
教师小结。


课件演示。
师:从长方体上找到上长方形;从正方体上找到了正方形;从圆柱上找到了圆;从三棱柱上找到了三角形。
这一过程的设计主要是考虑到一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的特点,“平面图形”这一抽象的概念,对他们而言在理解上有很大的难度。因此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充分感知到今日学****的图形原来是从已经学过的立体图形中来的,是立体图形中的一个面。
B、师:教师想把这四个图形从这些立体中搬下来放在纸上,你能帮我想想方法吗?
(生:沿着外表的边缘描出图形。)
师:那就请你们画一画,四人小组中,一人画一个图形。画完后,请你把它剪下来。
学生动手操作。
师:那你说这四个你刚剪下的图形和我们以前学****的立体图形一样吗?有什么不同?
(生:立体图形不只一个面,这些图形只是一个面;立体图形能站立,平面图形不能站立。)
这一过程的设计是在前一环节“找”的根底上进一步体会“面从体上来”并且在想方法搬的思索过程中,在画的过程中,让学生详细感知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不同之处。


教师小结。
师:今日我们学****的图形只是一个薄薄的面,像这样的图形,我们把它叫做平面图形。(板书:平面图形)
新课程标准指出,“学数学”不如“做数学”。学生对动手操作都有比拟深厚的兴趣和参加意识,以上设计的操作情境,是为了使学生的思维发端于动作,以动诱思,以思促动,帮忙学生在操作中体验“面在体上”。大局部学生在生活中已经熟悉了各种平面图形,但对体和面的关系理解得还不透彻,因此我通过课件的动态演示更好的提醒了体和面的关系,帮忙这一环节的教学。
(二)动手操作,熟悉平面图形
1、熟悉长方形。
师:我们先来熟悉长方形,请你从学具袋中找出长方形。请你看一看、数一数、折一折,组内争论一下,你发觉了什么?
学生汇报。
(生:有四条边,四个角,对边相等,其中两条边较长,两条边较短。学生的说明可能不完整,教师进展引导。)
课件演示长方形的这些特征,教师进展小结。
这一过程通过看数、折、看等活动,让学生自已发觉长方形的特征。
教师改就手中长方形的位置,请小朋友认一认还是不是了,得出,无论怎么放都是长方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