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高考语文的文言文答题技巧(整理稿).doc

格式:doc   大小:90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高考语文的文言文答题技巧(整理稿).doc

上传人:小博士 2022/7/11 文件大小:9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高考语文的文言文答题技巧(整理稿).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高考语文:最全文言文答题技巧
一、预备知识
预备知识一:如何读懂选文
(1) 先读最后一道题目,了解大致内容和主要事件。(此题如果要求“选择正确 的一项”则除外)
(2) 然后带着“何人? ”“何时何地做何事? ”“结果怎样? ”“杜门若不闻者
(4)呼应意识:
例:第一组:1然则一羽之不举,为不用力焉2果为马所颠仆
第二组:1视其沼,则浅混而污2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3此则国
人之最也
第三组:1若一人有疾,即合家避之2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舞剑
第四组:1其所言不实2山峦为晴雪所洗
(5)语气意识:
例:第一组:1其待君王乎? 2其一人大叫
第二组:1其李将军之谓也? 2能设而不能动也3此马氏所以不对也(05高考)
第三组:1岂有禁人在狱而心自安乎? 2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
考纲所列18个文言虚词
⑴而
连词:表并列,表递进,表承接,表转折,表修饰,表假设,表因果,表目的
(“用来”)o
代词:通“尔",人称代词(“你,你的”)③构成复音虚词(而已,既而,俄而)
⑵何
疑问代词:“什么”、“哪里”;“为什么”、“怎么”
副词:“多么”。
(3)乎
助词:表疑问语气,“吗”,"呢”;表测度,“吧”;表感叹,“啊”、"呀”;作词尾。
介词:“于”、“在”、“从”。
0)乃
副词:表承接,“就”、“才”、“于是”;表转折,“却”、“竟”;表判断,“就是”。
代词:“你”、“你的”。

副词,表测度,“大概”;表疑问,不译;表反诘,“难道”;表婉商,“还是”;表 期盼,“可要”、“要”
连词,表选择,“是......还是”;表假设,“如果”
代词:仅不代第二人称;指示代词。“那”“其中

副词,“将要”、“将”、“暂且”;表程度,“已经”、“很”
连词,表并列,“又”;表递进,“并且”、“而且”、“况且”;表选择,“还是”;表 假设,“如果”;表让步,“即使”、“尚且”;表转折,“可是”、“却
助词,用于句首。
⑺若
代词,第二人称;指示代词,这
连词,表假设;表选择,“或”、“或者”
构成复音虚词
⑥所
助词①构成“所”字结构," ......的人(事)”②和“为”呼应,表被动;③和“以”连用, 表原因," ......的原因”④和“以”连用,表手段,凭借,......的方法(凭借)。
(9) 为
介词:①表对象,“向、对”;表替代,“替”;表目的,“为着、为了”;表原因,“由 于、因为”;表被动,“被”②疑问语气助词,呢。
(10) 焉
代词:三人称疑问代词,表疑代词,哪儿,哪里,怎么
语气助词:陈述感叹疑问语气
兼词“于之”
作形容词词尾
(11) 也
用在句末,表肯定语气
表疑问语气
用在句中,表语气的舒缓或停顿
用在句末,表判断语气。
(12) 以
介词:表凭借,“凭”、“用”、“靠”、“按照”;表原因,“因”、“由于”;表对象,“跟”、 “和”;表时间、处所,“于”。
连词:类似”而”的用法(表并列,表递进,表承接,表目的,表因果,表修饰。)

介词“凭借”;“按照”;“趁着”、“就着”;因为;“从”、“由”
连词,“因此”、“于是,就”。

介词①表时间、处所、范围、对象等,“在”、“向”、“到”、“从”、“对”、“对于”、“由 于”;
表比较,“比”;
被动,“被”。

介词,“跟”,“同”;介词,“给”、“替”;介词,“和......相比”
连词,“和”、“及”
通“欤”,语气词,表疑问或感叹,④动词(给予,结交,参加)。

副词:表判断,“就是”
连词:表承接,“就”、“便”、“原来是”;表假设,“如果”、“假设”;表并列,“就”; 表转折,“却”、“但是”、“倒是”。

助词:附在动词后构成“者”字结构,“......的人(事、东西)
用在句中,表提顿”。
附在时间词后,无实在意义
放在数词后,翻译为“个,样”

助词:衬助音节;取消句子独立;结构助词("的”);定语后置的标志,宾语前 置的标志
代词:代人代事代物;指示代词(这,这样)。
评价题,古今异义题
【答题技巧】对六个句子进行三点审查:一审是直接还是间接;二审对象,看是 不是题干中说的人物;三审性质,看是不是题干所说的性质特点。最后用排除法 选择。
【注意】分析概括评价文言文的观点态度,必须坚持:
(1 )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既要注意评价者观点态度的积极意义,又要注意评价 者的时代局限性;
必须持实事求是的态度,恰如其分地分析评价,不能无限拔高,也不能有 意贬低。
可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看评价者对人民的态度;看评价者对统治者的态度; 看作品在历史上有无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