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doc

格式:doc   大小:34KB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doc

上传人:1485173816 2022/7/11 文件大小:34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三年级下册信息技术教学方案
胡耀宗
吐鲁番市第二小学
2021年二月
第1单元 妈妈目光
一、单元概述
Microsoft Word软件具有强大编辑处理文字功能,为了使学→退出Word。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要掌握以下几个知识点:
  ①启动Word软件两种方法:一是通过“开场〞菜单启动Word软件;二是通过桌面上快捷图标启动Word软件。
  ②熟悉Word窗口构造,这样便于在今后学****中能快速找到所需要操作命令。
  ③在Word中安装汉字输入法,在输入文字过程中利用Enter键换行。
  ④将Word文档以指定文件名保存到指定文件夹中。对于学生来说,一节课要完成任务会存在困难,学生比拟关心问题是自己文档能不能被保存下来,以便于今后继续完成。
  ⑤退出Word软件。
  3.归纳提高分析
  本课涉及到知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点:
  〔1〕为了便于管理自己文件,我们通常要在磁盘上创立一个文件夹,将自己建立文件保存到这个文件夹中。养成这样良好文件管理****惯,会给今后操作带来很大方便。
  〔2〕Word软件窗口由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编辑区、状态栏、任务窗格等局部组成,了解窗口构造利于我们快速找到所需要操作命令。Microsoft Office XP 家族其他应用软件窗口构造与Word软件窗口构造有很多相似之处,在今后学****其他软件时,同学们可以比照着学****以起到事半功倍效果。
  〔3〕在编辑区插入点位置开场输入文字,当输入文字满一行后,插入点会自动跳到下一行行首;如果输入文字不满一行,需要换行时,按Enter键,在文字末尾会出现回车符“ 〞,表示一段完毕,同时插入点将跳到下一行行首。
  〔4〕 按Backspace键可以删除插入点前面输错文字,按Delete键可以删除插入点后面输错文字。
三、教学补充
  1.快捷图标
  为了便于操作,我们经常会为一些常用软件创立快捷方式, 并把快捷方式以图标形式放在桌面上。
  这些快捷方式图标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就是在图标左下角有个
  标志。快捷方式实际上存放是指向程序路径,计算机可以通过快捷方式指示路径快速找到程序并启动该程序。以画图软件为例,我们可以通过画图软件快捷方式查找到画图软件在计算机中存放位置。具体操作过程如下:
  〔1〕在桌面上右击画图软件快捷方式图标,此时弹出快捷菜单。
〔2〕在快捷菜单中选择“属性〞命令,弹出“属性〞对话框。单击“快捷方式〞标签,在“目标〞后面输入框中可以看到画图程序文件存放位置,如图1-2所示。
2.“保存〞和“另存为〞命令
  在Word软件“文件〞菜单中有“保存〞和“另存为〞两个命令,都是用来保存Word文档,但在功能上有些区别:
  〔1〕对于新建Word文档,第一次保存时,选择“保存〞命令会弹出“另存为〞对话框,如图1-3所示。在这个对话框中为文档选择保存位置并输入文件名。以后再对这个文档进展编辑修改时,选择“保存〞命令不会再弹出该对话框,而是自动以第一次保存时指定文件名和保存位置进展保存。
〔2〕在Word中,对已有文档进展编辑修改后,想将它保存在新位置或换一个新文件名时,就可以选择“另存为〞命令,此时会弹出“另存为〞对话框,重新为文档选择保存位置、输入新文件名。
  3.“关闭〞和“退出〞按钮
  在Word窗口右上方有两个按钮“退出〞和“关闭〞,如图1-4所示。单击“退出〞按钮,关闭文档同时也退出Word软件,单击“关闭〞按钮,关闭当前正在编辑文档,但不退出Word软件。
第2课 字斟句酌
一、本课教学目标
  1. 掌握翻开已有Word文档多种方法。
2.掌握Enter键和空格键用法。
3. 掌握选取文本两种根本方法。
4. 会利用“常用〞工具栏中“剪切〞和“粘贴〞命令移动选取文本。
二、教学设计与教学建议
  1.课堂引入分析
  本课任务是将第1课保存Word文档按诗歌形式进展编辑排版,教学过程可分为两步进展:
  〔1〕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排版前后效果图〔〕。引导学生讨论两者之间差异,谈一谈自己阅读这两种形式Word文档感受,体会排版重要性。并在此根底上提出问题:
  ①如何翻开第1课保存Word文档?
  ②?
  〔2〕组织学生参考教材通过自学或小组合作学****方式解决问题,并组织学生在独立思考根底上进展交流,以点带面,使学生全面掌握本课知识点,使本课教学到达预期目标。
  教学活动中应注意两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