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浅谈思维导图在初中名著阅读中的应用
王学焕 摘 要:新课改的颁布与实施对初中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促使初中语文教学必须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初中时期是学生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养成的关键时期,在这一形势下,思维导图就成了很多老师关注成。在第二天早上上课时,我检查学生的完成情况,大多数小组都能在复习资料的辅助下,在四十多分钟的时间里完成一部名著的思维导图。在课堂上让每组同学代表在扫描仪下展示自己组的思维导图,同时讲解内容,各个小组都能很好地协调沟通,并完成思维导图。课后,我在指导老师的指导下对各个小组的导图进行了打分,评了等级,给各个小组都颁发了奖品,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同学们体会到做思维导图的乐趣,在以后的语文学习中能够自觉地想到运用这种方法,同时也是对同学辛勤付出时间和精力的一种肯定。
制作《格列佛游记》的思维导图时,学生以重点情节为中心,分四个支点:小人国、大人国、飞岛国和慧骃国。小人国的事件主要有七个支点:来到小人国、选拔官员、两党(国)之争、制止侵略、抢救宫殿、险遭陷害和安全回国。大人国的事件主要有七个支点:走近巨人国、表演赚钱、皇宫内受宠、遭遇的危险、与国王的交流、巨人国国情和脱险回国。飞岛国的事件主要有八个支点:来到飞岛国、飞岛国印象、飞岛国的殖民统治、荒诞科学院、拜访巫人岛、拉格奈格的特殊习俗、来到长寿国和途经日本回英国。慧骃国的事件主要有八个支点:落难到慧骃国、遇见耶胡、慧骃救助、与慧骃友好交流、向慧骃介绍英国政体及有关情况、慧骃的美德和风土人情、被迫离开慧骃国和辗转回到英国。除此之外还有人物形象、艺术特色和阅读启示三个支点。有这样的一个支架后,详细的知识点进行补充填写就可以了。这样,关于《格列佛游记》的思维导图的制作就完成了。其他的名著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骆驼祥子》等都可以用这样的方法来完成。 (二) 名著阅读中使用思维导图的作用
名著的阅读涉及多方面的知识储备,初中学生的阅读量并不是很广,甚至有很多同学没有阅读名著的习惯,再加上学业的繁重让同学们的时间变得十分珍贵,这个时候就需要一种系统的记忆方法,思维导图就成了很好的选择。我所实习的中学是东莞市的一个镇级学校,这里教学资源有限,孩子阅读意识差,父母忙于生意和农活没法和孩子一起培养良好的阅读渐渐提升,但随着计算机网络的出现,孩子们的大多数时间都沉迷于游戏网络,纸质书本对于他们就没有吸引力了,这样,学生对名著知识的了解就很少。在語文课堂上,老师采取了很多方法,如教学生写读书笔记,课堂分享,观看影视话剧等。但这只是小小的一小步,很多同学为了完成任务,在网上搜个PPT,在课堂上就按照PPT上的内容读一遍,应付式地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这样的效果十分不好。也有同学认真读了,但一到考试就糊涂了,尤其是人物关系和主要故事情节部分,而名著中人物关系复杂,情节内容繁多,记了前面忘了后面,很难系统地记住整部名著的知识点。这时候就需要用思维导图来做理性的加工,理出思绪。
相对于一般的阅读,名著阅读是更高一级的阅读,对学生的投入要求相对的就比较高,需要学生全部的智力运作,这相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有很大的难度,更需要用简洁高效的方法来进行名著阅读的复习。使学生阅读时掌握跳读、泛读、略读、细读多种阅读方法,辅之以思维导图的方法,这样才能使名著知识系统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