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The latest revision on November 22, 2020
长江三角洲地区安全食品生产经济效益分析
中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安全食品生产经济效益分析* 本论文系杨万江教授主持的下列课题研究报告er delta; economic benefit of production
自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随着的提高,人们的食品质量安全(安全食品)意识大为增强。由于中国食品质量安全管理基础薄弱、食品安全体系异常庞大和受国际国内两种市场不同需求的影响,尚未建立起有效的管理体系,学术界主要关注中国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安全食品或安全农产品),对国内市场需求的安全食品少有关注,即使有些研究成果,也更多地从销售环节、体制建设等角度考虑,缺乏对生产环节,尤其是对生产企业的实际研究。有鉴于此,我们集中对中国长江三角洲地区安全食品生产经济效益进行调查和分析。
一、研究目的、对象与数据来源
直到目前为止,中国食品质量安全管理还处于探索和初始发展阶段,食品出口企业按照进口国家和地区标准及管理办法行事,以国内市场为目标的食品生产企业的质量安全标准包括绿色食品、无公害食品和有机食品标准,农业部于2001年开始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工作力度,国家多角度着力推进无公害食品发展,各地从自身市场出发制定市场准入标准或条件。目前,中国食品生产只要达到上述三种标准之一就属于安全食品,只要达到某地市场准入条件,就可进入该市场并以安全食品标志进行销售。
因此,我们定义安全食品指符合上述三种标准的任何一种。中国食品生产企业按照质量安全标准向市场提供安全食品,虽然始于1992年,但在全国范围内全面重视始于2001年,全国则从2002年开始在全国实施“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农业部于2002年认证确定了一批“无公害农产品”基地(企业)和产品,因此本文的安全食品是指达到无公害标准并得以确认的食用农产品(包括浙江省认定的绿色农产品)。在安全食品体系中,安全食品生产是基础环节,没有安全食品生产也就没有安全食品市场与安全食品消费,食品生产企业不能从安全食品生产中获得利益,安全食品生产也就没有保障,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也就无从谈起。综合国内关于安全食品生产文献,安全食品生产情况并不清楚,经济效益分析研究十分薄弱。为此,我们选择浙江省嘉兴市安全食品生产企业实地调查并进行实证分析。
主要研究目的希望达到:
(1)通过调查进一步明确安全食品生产基本状况,了解安全食品生产的一些重要特征,如产量、市场等,加强对安全食品生产现状了解;
(2)通过对安全食品生产成本与收入分析,了解安全食品生产成本及构成,掌握安全食品生产经济效益情况;
(3)通过安全食品与常规食品生产成本与经济效益比较,掌握安全食品生产经济的优势与潜在问题;
(4)研究安全食品成本与经济效益形成的原因,为促进安全食品生产作政策性分析。
研究对象的选择:
(1)选择长江三角洲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这里食品生产水平较高,基础较好,消费需求信息更为畅通,消费市场对安全食品要求较高。狭义长江三角洲是由江、浙、沪三地15个地级以上城市组成的城市性区域。2001年,这一地区以占全国%的陆地面积和%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的国内生产总值、%的财政收入和%的进出口总额。广义的长江三角洲包括江浙沪二省一市。以上海为龙头、江浙为两翼的长江三角洲地区,已经成为中较高,对高质量的安全食品需求极大。
(2)选择嘉兴市抽取样本,是因为嘉兴市是我较高、种养业生产很有特色、安全食品生产发展较早较好的地区之一,安全食品生产既有上海市场又有本地市场,在安全食品生产与需求方面有较强代表性。
(3)食品生产企业取样。考虑到上海和本地消费市场需要,选择6类11种安全食品,分别是粮食类的大米,畜牧类的鲜猪肉(生猪),蔬菜类的番茄和茭白,水果类的蜜梨、南方梨、水蜜桃和西瓜,水产类的湖蟹和鳖,加工类的杭白菊,这11种安全食品也是11家获得无公害农产品认证的生产企业的主要产品。
数据来源与企业情况:
根据长江三角洲地区安全食品生产的实际情况,广泛听取嘉兴市农业局、质检局等单位意见选择了上述6类11家企业(样本)11只安全食品。根据研究需要制定调查表,采取问卷调查和实地调查相结合,在问卷调查基础上,通过企业统计报表过录法和企业专业人员面谈法获得调查数据。
安全食品生产企业基本情况。各类安全食品2002年生产规模、主导产品、产品品牌和组织方式等基本情况列入下表。
表1 各类安全食品生产企业的基本特征
样本
(个)
带动农户
(户)
主 要 产 品
生产规模
(公顷、头)
产品市场份额
嘉兴
(%)
上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