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幼童》观后感
《幼童》观后感
1873年,由容闳等率30名少年赴美留学,他们是大清国第一批官派留学生,而且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留美幼童。看了这部纪录片,我了解到,一
《幼童》观后感
《幼童》观后感
1873年,由容闳等率30名少年赴美留学,他们是大清国第一批官派留学生,而且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名字:留美幼童。看了这部纪录片,我了解到,一百零一三十多年前,为了挽救这个古老的中国,在这片由崇古的儒家思想禁锢了两千年的土地上曾经出现了一批看眼看世界后试图用创新来改变国家积弱局面的有识之士。
最早的留学欧美运动可以追溯到19世纪六七十年代的洋务运动时期,在此之前中国施行闭关锁国政策,直到国门被打开,西方文化对中国传统文化造成冲击,国内一些进步人士也看到了西方文化的先进,于是清廷首先派出一批幼童去美国留学。
1867年,留学生容闳毕业于美国耶鲁大学,他接受了西方文化的熏陶,回国后曾经提出著名的4条“条陈”但当时的清廷并不重视,而且容闳并无上书的权利,所以这些“条陈”并没有得到真正的实施。不过容闳并没有放弃,他继续寻找机会像身边有权力的大臣进言,最终得到了曾国藩的支持。当时洋务运动正好急需大批优秀人才,于是曾国藩、李鸿章联名奏请派遣幼童留学,容闳与陈兰彬共同负责。这一百零一二十人被分为四批,每年派出一批,学习时间为十五年。留学生们除了学习西学之外,还需要学习中国传统经典及清朝“律例”等,不准加入外国国籍,毕业后也不准自谋职业。
留学方案在1871年9月得到了批准,自此之后从1873年到1875年,清政府先后派出四批共120名学生赴美留学。之后为了发展海防,从1877年开始,清政府又派出福建船政学堂四批学生赴欧留学,包括后来成为著名翻译家的严复。当年中国为什么向美国而不是向当时的欧洲强国派遣留学生的原因,第一条理由中国和美国之间有着持续不断的友谊,另外一个就是李鸿章认为根据他所得到的知识和当时获得的情况来看,美国要比欧洲其他国家在传授实用知识方面更具有优势。
这就是清政府向欧洲官派留学生的起源,因为当时的发展需要,很多留学生在国外主要学习的都是海防军事知识,大部分优秀留学生回国之后成为北洋海军中的骨干,在反对外来侵略的战争做出了极大的贡献。这分三批回国的留美学生,为中国铁路、外交、邮政、电报、海关、海军及高等教育都做出了开天辟地的贡献,不负所学,为国奉献。幼童留美仍被称为首开近代官派留学教育的先河,被誉为中国留学教育的里程碑,也是中国早期现代化运动极重要的一页,弥足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