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超越笔墨.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超越笔墨.doc

上传人:十二贾氏 2022/7/11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超越笔墨.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超越笔墨
王燕桥 抽象主义亦称“抽象派”,作为一种独特且充满时代韵律的艺术流派自诞生之日起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发展历程。第一个提出抽象主义理论的人是俄国艺术家康定斯基。1910年前后,康定斯基用纯粹的色彩与线条创作出了第一幅抽象主义的哲学情思引入中国绘画以来,至今,一千余年的孕育成长已使我们的笔墨艺术变得深邃且包罗。在社会车轮高速运转的今天,人们尤为需要一种精神上的回归,找回被逐渐淡忘的传统文化。
《悟道***》即是一幅融汇了传统文化且极具哲理性的作品。作者抽象地将人面与禽鸟之身结合为一体,怪异奇特的构思,似要传达出某种共鸣之意。画中合拢的鸟翼恰好组成了心的形状,而在心中则有两条异象的鱼彼此缠绕争斗,难分高下。禽鸟的爪部在这里则变作了一蛇头,禽与蛇本为相克,而在此时即成一体,恐怕也只有在这种阴阳对立,虚实相生的笔墨中二者才能得以统一。在画的最上方,也就是人面顶端的发髻之中,两位高士面对而坐。仿佛是在谈经论道,神情泰然自若。或许高士的道德与智慧真的可消那心中之乱,化物而***。
看着画中精道的高士造型,不由使人联想起宋代大家苏轼与禅友佛印的一段佳话。一天,东坡与佛印游经某寺院,二人迈进前殿,忽见侧旁两尊威武金刚像甚是高大凶猛。于是东坡问佛印:“这两尊金刚,哪个更厉害?”佛印答曰:“ 当然是拳头大的那个。”到了内殿,东坡拜过观音,然见观音菩萨手持一串念珠,故又问佛印:“观音菩萨手持念珠何用?”佛印答曰:“菩萨在念经拜佛。”东坡复问:“观音已经是佛,为何还要拜佛?”佛印再答:“求人不如求己!”
一幅成功的绘画作品除了哲学思想内涵外,还要有“新意”。尤其是在当代的艺术界,在群英并起、百家争鸣之时,能承古通今、独树一帜者,可以谓“家”矣。然而,“出新意”绝不是“弃传统”,因为传承的东西是历史积淀之精华,只有充分吸收精华,才可最终有所突破。对于中国水墨画来说,历史上曾有过四次具有影响力的变革:一是隋唐时期中国山水画的开创;二是宋代宣和院体画的流行;三是元朝写意风格的兴起;四是清代西洋画派的融入。并且这每一次的变革都是在传统基础上的突破。
今张先生利用笔墨皴法对传统水墨画的抽象演变可称谓新时期的又一次“突破”,而且这种突破足以证明其“新意”所在。所谓“新意”亦是创作者的灵感,即灵机一动时的感觉。张先生常说,在作画时他总能找到一种感觉,一种心随笔动,无拘无束的快乐之感。所以在其画作完成之后,总会有意想不到的精彩展现。我想,这应该就是一个画家的天赋吧!
每每论起西方绘画艺术,张先生尤爱荷兰的梵高。梵高绘画所独有的强烈加火热总能带给人以***与震撼。同样,张先生把这种对梵高艺术的理解写进了自己的作品,于是《行走的梵高》诞生了。第一眼看到此画时,总会令人产生无尽的遐想。由花蕊与枝叶元素组合成的巨幅图画看似无形无相,却都使每个站在她面前的观者不约而同地想起梵高和他的旷世杰作《向日葵》。与那浓艳胜火的葵花相反,张先生用黑白墨色在中国画竖幅构图的基础上气韵贯通,自上而下,异象变化,重新诠释了梵高心中的最美之花。而其中借葵喻人、托物言志的情思,可谓是二者在艺术时空间的一次对话。只不过一个爱颜色,一个好笔墨。
提起梵高的悲惨命运,无不让每个爱其艺术的人心痛惋惜。一位被后人如此敬仰的艺术家,在生前竟是穷困潦倒,艺术遭人摒弃,以至割耳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