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践行“生本教育”,构建高效课堂
刘西安 摘 要: 当前的教育模式由于受到传统教育观和应试教育的急功近利心理倾向的影响,学生综合素质的发展堪优,由此所引发的教育危机已经引起广泛关注。“生本教育”为教育改革提出了有效的策略,为素质教育分娩”后的欢欣与鼓舞,与“师本教育”作彻底决绝的教育理论,是对“师本教育”全方位、多方面的改革,强调一切为了学生,高度尊重学生,全面依靠学生。而作为基础教育课程重要组成部分的高中生物学科来说,理所当然适应于“生本教育”。生物科学作为自然科学中发展最为迅速的学科之一,“是涉及农、林、牧、副、渔、医药卫生、环境保护及其他有关应用科学的基础”,对社会、经济、和人类生活有着巨大影响。新制定的《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课程理念要求面向全体学生,促进个性发展,同时倡导探究性学习;提出了教师的教学过程中要帮助每一个学生进行有效的学习,并得到充分的发展。教师要通过合理有效的教学模式,积极开展符合教学内容学习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找到适于自身特点、富有个性发展前景、利于全面发展的学习途径,通过积极、主动的个体学习和合作学习,实现知识、技能、情感与价值观的内化与构建。高中生物学科知识体系灵活性和前瞻性则更需要注重“生本”,这些都与“生本教育”的精髓不谋而合,与全方位提高教学效果相一致,在生物教学中全面贯彻“生本教育”有助于教育教学目标的实现和学生的可持续发展,是学生生命质量提升的必然要求,所以高中生物的教学更应该走在“生本教育”的前列。
三、角色转变的艺术成就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世界上没有才能的人是没有的。问题在于教育者要去发现每一位学生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和正确的引导。”其中的“禀赋、兴趣、爱好和特长”就是“儿童的天性”,是学生内部自然的外在表现。苏霍姆林斯基的话深刻地揭示了“生本教育”的根本所在,那就是:学生的天性要依靠教师的成功发掘、积极引导,通过“为他们的表现和发展提供充分的条件”,张扬其天性,完美其人生。这对教学过程教师的所扮演的角色提出了非常具体的要求,要想真正实现一个成功的高效的课堂,教师角色的转变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教师要积极主动地转变角色,要在思想上和行为上作彻底的革命,变“传授者”为“引导者”,把教师的所有活动变成学生“天性学习”的辅导力量,成为真正的“生命的牧者”。教师要痛下决心,从根本上走出旧的教学模式,用“生本”的教育观念、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为学生打造天性张扬的平台,既革新,又革心,做课程改革的建设者、发掘者、操作者。不要“换汤不换药”,“穿新鞋走老路”。只有从根本上转变了角色,才能实现教师的解放,学生的解放,教育的解放,才能体验到“阵痛后的欢乐”,才能脱胎换骨,获得重生。
三、张扬天性,催生高效课堂
“培养教育人和种花木一样,首先要认识花木的特点,区别不同情况给以施肥、浇水和培养教育,这叫‘因材施教’”(陶行知语)。学生就像花木一样,他们有着不同于其他个体的内在潜质和外在表现,他们是天性的个体和浑然天成的群体,是“带着问题来到这个世界上的”。教师要想在教学过程中实现教育目的,就要根据不同个体特性与群体的共性找到适合他们发展的教育模式,而“生本教育”恰恰是对这一要求的最好体现。在教学中,我通过个别谈话、阶段目标达成检测、学生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