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李鸿章.ppt

格式:ppt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PT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李鸿章.ppt

上传人:zhangbing32159 2014/12/3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李鸿章.ppt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晚清名臣——李鸿章
李鸿章简介:
一生荣华出曾门,三朝辅政至中堂。少时有志匡华夏, 老来失策亲虎狼。马关喋血卖国契,糊裱难堵漏风墙。  辛丑叠恨终呕命,至死屈身背骂名。
 李鸿章,本名章桐,字渐甫(一字子黻),号少荃(泉),晚年自号仪叟,别号省心,谥文忠,安徽合肥人。又称李合肥,中国清朝末期重臣,洋务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之一,淮军创始人和统帅。官至直隶总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华殿大学士。
李氏:
合肥地区李姓,非同宗,各自为族至少有十来个之多,李鸿章家族李氏本出自许氏,清初,同邑李心庄无后,便将许光照四子过继为子取名李慎所,李慎所为李鸿章家族先世。
李鸿章家族婚配李姓不在少数,李鸿章母亲来自于肥东梁园李氏宗族,李鸿章三弟李鹤章元配夫人为长岗李氏。长岗位于合肥瑶海区隆岗二十埠。李鸿章家族婚配之家独无许氏。
合肥乡人称李鸿章家族“许、李”一家,其实这个李氏专指李心庄宗族,那么李心庄又是李姓何宗何族?现查无资料。根据本人所掌握情况分析李心庄最有可能与合肥尚龙公李氏为同宗同族。理由是李鸿章家族祖居合肥磨店,李心庄住磨店东边不远,而这里正是尚龙公李氏家族集中祖居地,遗憾的是尚龙公李氏宗族谱牒藏於寺不幸火焚,致使清道光前许多家族信史丢失,无法进一步确定;其二李鸿章大哥李瀚章为尚龙公李氏家谱作序,强调其家族与尚龙公李氏家族多代戚谊,“许李一家”。他所以这样说应该是有其缘由的,可能内含李心庄关系。
湘军幕僚
1853年(咸丰三年),从武汉顺江东下的太平军占领安庆,杀死巡抚蒋文庆。咸丰帝诏谕工部左侍郎吕贤基前往安徽,办理团练防剿事宜。他随同侍郎吕贤基回籍办团练,5月首次与太平军交战于和州裕溪口。
1856年(咸丰6年)9月,随同福济等先后攻克巢县、和州等地,后叙功赏加按察使衔。1858年(咸丰8年)12月赴江西建昌,入曾国藩幕府,负责起草文书。他生活散漫,晚睡懒起,曾国藩教训他:“少荃,既入我幕,我有言相告,此处所尚惟一诚字而已。”言讫拂袖而去,李鸿章“为之悚然”。
其后安徽巡抚翁同书(同治帝、光绪帝之师翁同龢长兄)对太平天国战争时弃城逃跑,曾国藩起草《参翁同书片》时采用李鸿章之草稿:“臣职份所在,例应纠参,不敢以翁同书之门第鼎盛瞻顾迁就”(当时翁同书之父翁心存正处高位),并因此更欣赏李鸿章的才华。但李鸿章也因此与翁同龢结下不共戴天之仇,日后翁同龢处处刁难北洋水师,乃至甲午一战,一败涂地。1860年(咸丰十年),李鸿章统带淮扬水师。湘军占领安庆后,被曾国藩奏荐“才可大用”,命回合肥一带募勇。
《入都》——李鸿章赴京所作:
【其一】丈夫只手把吴钩,意气高于百尺楼。一万年来谁著史,三千里外欲封侯。定将捷足随途骥,那有闲情逐水鸥。笑指泸沟桥畔月,几人从此到瀛洲?
【其二】频年伏枥困红尘,悔煞驹光二十春;马足出群休恋栈,燕辞故垒更图新,遍交海内知名士,去访京师有道人;即此可求文字益,胡为抑郁老吾身!
【其三】黄河泰岱势连天,俯看中流一点烟;此地尽能开眼界,远行不为好山川。陆机入洛才名振,苏轼来游壮志坚;多谢咿唔穷达士,残年兀坐守遗编。
洋务运动——自强求富,江南制造局
提到中国的近代化,不能不提洋务运动。而提到洋务运动,则不能不提李鸿章。
对李鸿章而言,他的一生中,应该说最引以为荣的一件事,就是他参与了洋务运动,成为洋务运动的代表人物。而最令其伤心的,也是洋务运动。他在甲午战争清朝战败后曾哀叹:“我办了一辈子的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何尝能实在放手办理,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
洋务运动失败与李鸿章
李鸿章不敢触动腐朽的封建制度(由他的阶级属性决定),他试图利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某些长处来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这种手段和基础的矛盾,使洋务运动注定是不可能成功的。同时,洋务运动处处受到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从而加大了李鸿章开展洋务运动的阻力。
李鸿章的个人局限性,他是一个封建官僚,身上的官僚****气是很难去除的。这决定了李鸿章既是近代工业的创办者和经营者,也是其摧残者和破坏者,其封建衙门和官僚式的体制,压制工人的生产积极性,生产的产品质量不合格,例如舰炮炮弹的铜箍,质量不达标,战斗中需用锉刀打磨,方可装填。北洋海军在甲午海战中使用过这种在炮弹,深受其害。还有,后期李鸿章为谋私利,***了洋务企业的数百万两白银。因此,民间又有“宰相合肥天下瘦,司农常熟人间荒”这样的说法。
李鸿章一生签订的条约
李鸿章一生与外国签订了三十几个条约,其中比较重要的有以下几个。1同治十年(1871年)七月二十九日李鸿章代表中国与日本签订了《中日修好条规》,这是一个双方平等互惠的条约,但李鸿章从签约过程日本人的姿态中,看出日本“日后必为中国肘腋之患”
2同治十三年(1874年),日本出兵侵台,此事最后虽以签订《中日台事条约》而暂时平息,但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