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网络传播与网络文学相关问题研究.doc

格式:doc   大小:17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网络传播与网络文学相关问题研究.doc

上传人:卢卡斯666 2022/7/12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网络传播与网络文学相关问题研究.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网络传播与网络文学相关问题研究
  摘要在当今社会里,网络与网络传播开展迅猛,这为网络文学打下了根底,本文从网络文学相关范畴入手,深化讨论两者之间关系并运用社会心理学,阐述了网络对文学承受者的深化影响。
  关键词网络传媒网络文学问题研i),,;而未婚青年人占到60%左右;35岁以下的网民所占的比例是83%:另外网民受教育的程度如下:高中以下15%,高中(中专)20%,大专25%,本科25%,硕士以上10%。网民的职业上,学生和专业技术人员占了前两位,分别是30%和15%。收入上,2000元以下的人群占了80%。综上所述,目前我国的网民以男性、未婚者、35岁以下的年轻人为主体,大学本科以下受教育程度的人以及低收入者占据网民的大多数。
  在当前网络高度普及的时代下,公众面对变化多端且充满诱惑的社会,往往会感到迷惑、绝望、压抑。许多年轻人由于学业、工作的压力更显示出抑郁、急躁、情绪化倾向。在现实中,年轻人的情感通常处于焦虑状态,但是由于社会行为标准以及个人自尊心理的束缚,往往不能完全的释放自身的情感。但他们面对网络的时候,虚拟的网络可以掩饰他们的真实身份,网络的虚拟化使网民完全不用考虑现实社会的行为标准。自由地宣泄自身的情感。由于大量的年轻人在现实生活中的身份、地位往往与他们理想中的要求差距很大,虚拟的网络可以使他们在一定程度上摆脱现实生活中这类等级观念的困扰,尤其是经济、精神的困扰。网上行为的另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情感宣泄化,网上的语言,行为也是直截了当的。
  由于网络时代的到来,为网络文学的开展带来了契机,据调查分析。同传统的文学承受者相比,网络文学承受者面对网络时,其特点主要是集中在以下三个方面:(一)面对的文学创作主体、文学根本形式不一样;(二)阅读方式发生根本的改变;(三)有一个可以与作者进展直截了当交流的平台——网络。
  承受者面对的文学创作主体、文学文本的不同。由于网络传播媒介的虚拟性,没有以往的审查制度,这就使绝大局部有作品的人有了发表自己作品的时机。原来只有作家和少数文学修养比拟高的人才能发表作品的场面被打破了,创作者的群体增加了大量的普通公众。为此,创作者的总体地位下移了,创作不再是个别人的“特权〞了。因此,在网络文学上,并不是人人都是“作家〞,那些在网络上写作发表文章的人,人们更愿意称他们为“网络写手〞。网络作者和传统作家还是有着一定程度的区别。
  网络作者的这种运作方式也就决定了他们的作品不会像传统作家那样,把审美要素放在第一位,并去追求的文本的审美性。网络作者的文本几乎不会有什么创作前的准备阶段,他们所抒写的根本上是个人的经历和情感。在社会感悟上,网络作者与传统作家就有着明显的不同。在心理学中,感悟是直接作用于人的感官的客观事物在人的头脑中的整体反映,分为对物的感悟和对人的感悟。传统作家处于出版的审查制度和个人声誉的考虑,他们对世界的感悟往往是经过审美过滤的,是经过艺术家的审美加工后表现出来的。对于网络写手,由于网络的虚拟性,根本不用考虑到个人的声誉,社会标准的影响,大多是直抒情怀,把自己的全部经历、情感吐露出来。为此,网络上的文字更多的真实的表现了作者对世界的感悟,是个人心灵的直接表现。但是这样也造成了网络上的文字趋于情感宣泄化,过分的强调某种快感而丧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