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4
文档名称:

最新精品最新精品留下的遗憾只能今后去弥补了。.pdf

格式:pdf   页数: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PDF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最新精品最新精品留下的遗憾只能今后去弥补了。.pdf

上传人:908163988 2014/12/31 文件大小:0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最新精品最新精品留下的遗憾只能今后去弥补了。.pdf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后记本书是由我的博士论文修改而成的。记得论文初稿刚完成的时候,很是踌躇满志了一小
阵子,整日里沉浸在欣然有得的喜悦中。后来喜悦渐渐变成惶恐,开始第一次修改。预答辩
之后接受了郑利华、黄仁生老师的一些意见,作了第二次修改。之后,老师把论文中关于张
惠言词学的部分推荐给了蒋寅先生,蒙蒋先生青眼,答允在《中国诗学》上发表,于是对这
一部分再次进行修改。2007 年 6 月,毕业答辩如期举行。除了复旦中国古代文学研究中心
的诸位老师外,又幸蒙曹虹、张寅彭两位先生的指教,提出许多宝贵意见,于是自然又免不
了一番补漏纠谬的工作。适逢曹老师在筹划出版《清代文学研究集刊》第一辑,出于提携后
进的善意向我约稿。我便在论文第二章中抽出 5 万字,删改成 4 万字的定稿,发表在了《集
刊》上。这样论文又修改了一部分。本来打算一鼓作气继续修改博士论文的,不想成为高校
青年教师之后,压力如此之大。工作以来,一共受命开过 8 门新课。我向来不喜敷衍,每门
课都是全力以赴,重上时也不断修改课件,时间花去了不少。当然,准备新课也是在为自己
充电,读书心得积累,新的论文也写了一些,博士论文修改则只能断断续续地进行。
直到 2009 年岁末的某一天,我获得学校 211 工程项目资助,用以出版博士论文,终于逼迫
着我全心全意回到论文修改中来。趁寒假一段难得的空闲,发现了不少问题。开学以后,一
边上课,一边再修改,除了在字句、表达、材料、具体问题等方面打磨之外,有些地方还发
现了很多新材料。但是,所谓校书如扫尘,旋扫旋生,又所谓学无止境,在修改过程中,总
是觉得还有更多可以完美的地方,还有更多新材料等待发掘,可惜迫于合同交稿的日期已至,
留下的遗憾只能今后去弥补了。
从前博士论文完成之后,曾有幸请陈尚君、刘寂潮两先生审阅而谬蒙见赏。寂潮先生说:研
究之深入、眼光之敏锐,实非常流所及。而陈先生则说:近年海内外有关清代学术史和文
学批评史的分别研究成绩极其丰硕,但像本论文这样,深入具体地来探讨经学与文学的互动
关系、对兼有学者和文士两种身份的一批学术大师的文学思想努力加以同情理解,还是很罕
见的。论文显示作者对于清代学者的文集和经史著作,做了极其广泛深入的阅读,对于海内
外已有的相关著作有深切的把握,同时折衷群言,直抒所见,识见高迥,新意迭出,文笔清
畅,表达准确而规范,已经具备较成熟的学术研究能力。该论文无疑是我近年来所见学位论
文中,最优秀的著作之一。我知道这些赞赏,鼓励后辈的美意更多,我应当以此为勇猛精
进的鞭策,否则自夸自喜,委委佗佗,只会见笑于大方之家。
这次论文能出版,也要向接受论文的上海古籍出版社以及我的学妹郭时羽女士致谢。时羽作
为责任编辑,为本书花了很多心力。
后记写到这里,我重又读了读原来博士论文的后记,觉得其中的情意至今未变,那么剩下该
说的话也就不再另作,只把原记略作增改,仍过录于下:
论文初稿改定了,算是对本科以来十年学****生涯有一个交待。从年少轻狂到无端老成,十年
光阴轻轻掷过,不知道这篇单薄的论文能否交待得过去?虽然我真的非常幸运,自入学发蒙,
一直受到许多师长、朋友的关心爱护和教导帮助,得以略识之无,但无奈又懒又笨,难成气
候,不用说升堂入室,就是学术的门径也只能瞻之在前而已。即以本论文的写作而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