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酷!到网上卖外卖去的论文原文作者:郑晓雨周末一个人在家,懒得做饭,一日三餐基本靠附近餐厅的外卖解决。有一天上网时发现一个杭州网站,只要鼠标点一下,或者打个电话,半小时后就有人送餐上门。幸福了一批“懒人”。小餐馆、大排档,物美价廉,但卫生条件总会吓退很大一部分客户,因此专业的碗筷消毒公司出现了。食堂菜经久不换,难以下咽,又或者写字楼里根本没有食堂,于是“中央厨房”出现了,要吃饭打个电话就行。民以食为天,不论经济发达到哪一步, “吃饭”生意永远有得做,还不断从传统餐饮业里迸发出智慧火花。反应快的创业者们迅速把思想转化为行动。市场越来越细分, “吃饭”这个事,也变得越来越休闲轻松。中央厨房,瞄准写字楼白领城市里,拔地而起的写字楼越来越多,因为楼里通常没有食堂,白领们经常食无定所,四处觅食。于是,有人就开动了脑子, 把打开白领的胃作为商机。为了让白领爱上快餐, “金金牛”餐饮有限公司老总戴方汉可下足了功夫,专业打造“中央厨房”。如今,他又把目光瞄准了高档办公楼的食堂,他的目标就是,让白领爱上食堂。其实,戴方汉以前并不做餐饮, 2002 年,他经营的电子公司不少客户是证券公司的,有人说: “我们现在最需要美味的快餐,一起做快餐算了。”不经意的一句话,让他上心了杭州这么多商务楼,有食堂的不多,供应快餐的大多是小店,品质不高,白领们吃饭确实是个问题。看到市场,戴方汉成立了专做快餐的公司。. 戴方汉的大厨房有 1200 平方米。“为白领提供专业标准快餐。”这是当时戴方汉的理想。“当初也算过,这个厨房的产能是每天 5000 份,能做到日送 2000 份就能达到收支平衡。”做饭、找客户都不是他的强项,他擅长的是找人。两年连续换了3 个总经理,都是亏。但他相信,这条路一定走得通。戴方汉用承包方式把这个厨房交给了第四个人,积极的奖励措施,加上两年下来品牌的积累,接着又申请到了杭州卫生局发的 a 级资质,有资格为一些大型活动送餐,企业终于开始赢利。把快餐当产品做去年, 1200 平方米的厨房已经饱和。戴方汉开始寻找新的基地,同时开辟新的赢利模式。他在杭州西湖区天堂软件园里拿下了三层 3000 多平方米的场地,把它打造成了新的“中央厨房”。在西湖区天堂软件园,可以看到原来快餐也可以像生产产品一样操作。一楼粗加工区,还有巨大的冷藏库;二楼净加工、切配、烹饪,而另外一个无菌房间整齐放了几台打包机器,用机器省时又卫生。一直做电子和服装,戴方汉把快餐也当作“产品”来做,这或许是他成功的主要原因。“产品不允许有次品,而且必须不断变化。”从一开始,戴方汉就把快餐当产品生产,能按标准做的全按标准做。其他公司可以几个礼拜不去,但这个厨房经常要来走一圈,看看有没有按标准采购、按标准配菜。现在竞争激烈,菜式口感是最重要的,所以每个月他都会派人给客户送新菜单,一个月内保证每天的菜式都不一样。也因为这样,有不少客户已经和他合作了 3 年以上。如今,他又承包了两个食堂。光装修就花了 100 万元。戴方汉说,要让大家感觉吃饭是种享受。这几天,除了忙着调试新的设备,戴方汉请专业公司做了一本厚厚的品牌宣传方案。“要做成模式,品牌很重要。”他希望把高档写字楼里的食堂提高档次,让白领从此爱上食堂,不仅提供好环境,还提供茶吧甚至可以上网休闲。尽管前景诱人,但他并没有急着动手, “食堂是写字楼的配套,可大部分业主却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