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重构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体系的论文.doc

格式:doc   大小:51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重构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体系的论文.doc

上传人:小博士 2017/6/16 文件大小:51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重构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体系的论文.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重构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体系的论文重构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体系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博大论文联盟精深, 有诸多的道德规范, 有丰富的践履道德规范的德行, 有如何实现道德社会的道德教育思想, 有中国文化独到的修身之道, 有道德名言、理论, 等等。这些不仅仅是对社会生活秩序和个体生活秩序的深层设计, 也是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更是社会正常运行的重要保证。一、中国传统伦理道德的基本特点: 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从先秦时期产生和奠基, 历经几千年的沉淀,积累了丰富的伦理思想和价值观念。 1. 修身养性、向内探求修身是中国传统伦理道德中最具特色的概念, 也被称为修德、克己、正身、修己。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强调人性本善, 同时又认为如果没有一番修身慎独的功夫, 本性的善是无法转化为现实的善。要实现这种转化, 首先必须做到律己修身。修身为本的思想影响了封建社会两千余年, 不仅知识分子多形成一箪食, 一瓢饮, 在陋巷,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的安贫乐道的气节, 而且一切志士仁人把修身作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基础和前提, 作为实现自己政治理想和道德理想的基础和前提, 毕其一生去追求、去践行。这种重视修身的道德思想影响了整个中华民族, 不仅在知识分子群体当中, 而且在广大的劳动人民当中都表现出重视追求精神生活的民族品格。 2. 克己奉公、注重整体传统伦理道德强调人们要有社会责任、国家责任、家庭责任,强调每一个人应对社会做出贡献。. 因此, 中国人的家国意识、乡土情结特别浓厚。其中国家利益民族利益至上, 是重视群体价值的最突出体现。历来为中国人所推崇的以天下为己任,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国家兴亡, 匹夫有责, 就是这种道德观念的反映。 3. 先义后利、见利思义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坚持尚义不尚利, 提倡先义后利, 以义制利。孔子告诫人们要见利思义, 见到利益要想到道义。重义轻利这种道德观念是君子追求的道德观念, 因为君子只有通过节制人对利欲的追求,自觉存义去利, 才能保持国家清廉和公平。这种义利观注重社会公利,引导人们为国家和百姓作贡献, 这是一种积极的社会本位的义利观。这种义利观造就了中华民族积极向上、追求完善的民族心理和民族素质, 也培育了一批为国家、民族的利益勇于献身的民族英雄、爱国志士, 如岳飞、文天祥、于谦等, 他们以自己的生命实践了成仁取义的理论, 给后世留下了气壮山河的英雄伟绩。二、中国传统文化的破坏一个不争的事实是, 尽管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在中世纪曾经创造过举世瞩目的东方文明, 可是, 近两个世纪以来, 日趋式微的它却备受蔑视、挑衅、否定与打击。其遭遇的最大冲击概括起来约有三次: 一是五四时期; 二是文革时期; 三应是当下的文化全球化时期。 1. 五四时期的中国传统文化 1840 年鸦片战争之后, 中国被迫打开国门, 卷进世界大潮流, 西方文化也随之开始涌进中国, 自此西学东渐之风大盛。到辛亥革命时期, 儒家外在的建制自上而下被彻底摧毁。然而, 从思想深处第一次全面否定它存在的价值, 却是五四时期, 当时五四精英们大多对中国传统的主流文化采取的是激进的态度, 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本身即是以反传统为其重要标志的, 这一次运动的消解力巨大而深远, 以致于此后教育界的主流视读经为大戒, 一般民众不但平时接触不到儒学的典藉,而且充斥在耳的多为讥嘲谩骂之辞。可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