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造型艺术的起源与人类视觉的发展.doc

格式:doc   大小:16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造型艺术的起源与人类视觉的发展.doc

上传人:cj83252951 2022/7/12 文件大小:16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造型艺术的起源与人类视觉的发展.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造型艺术的起源与人类视觉的发展
尹德辉 一、形状、色彩作为人所特有的视觉感受方式

当古猿从树上转移到平地上,上肢离开了地面,在使用工具过程中猿掌进化为人手,对握起来的手就成为了一种标准,它直接制约着手所“需要”而且使人心灵激动时,它就会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心理力量”(刘骁纯:《从动物快感到人的美感》P142,山东文艺出版社1986年10月版),原始人的色彩感便产生了。据考古发现,在距今18000~30000年间的欧洲尼安德特人在埋葬死者时,使用含氧化铁的赭红色颜料涂在死者的头盖部分和胸部;后来的克罗马农人又在葬坑中使用赭红;山顶洞人在死者周围同样要撒上红色的赤铁矿粉,而且在装饰品上也涂上红色。可以想象当时的人类是把红色当作生命赖以维持的热血来象征的。色彩在原始人的生活中不大可能只是展现某种物质的自然属性,而是象征着原始人类的一定心理内容。这些具有特定色彩的物质在原始人的生活中和他们所使用的棍棒石器不同,不是满足物质生活的材料,而是满足其精神需求的材料,色彩本身已经脱离物质载体而抽象地作用于原始人的心灵,这就标志着色彩已不仅是人对外界的一种感觉,而且已发展成为一种表达其心理感受的方式了。
在形状、色彩感觉的形成过程中,视觉系统在原始人类同自然界相互作用的发展中,不断地改变着其生理微观结构而逐渐适应其生存需要。视觉系统本身也同时获得逐步发展,为人类最终脱离动物界准备了物质基础。一旦人类在必然中由于偶然的机会突然发现了“另外的物质形式”可以唤起与对他们生存而言极其重要的物质(猎物或工具等)同样的情绪倾向时,便在心理上为他们播下了造型意识的种子。一旦原始人在群体生活中开始通过这些“另外的物质”来传达信息、交流情绪感受,原始人的情绪向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情感迈进了,有意识的造型活动就出现了。人类的视觉在这个过程中逐步发展、不断去适应这个“社会化”的新自然,或者说,人的视觉系统只有在人类的社会中才能出现,系统本身就是社会的一个微观组成部分。
形状与色彩不仅作为人对客观世界的感觉方式存在,并引起人的直接情绪反映,而且同语言一道在社会化的人类当中,伴随着手的发展,创造出了以形状、色彩为要素并通过“另外的物质形式”实现的表达方式。所以作为视觉基本要素的形状、色彩在人类社会中也就成了人类通过视觉传达信息的一种方式,也是社会化的产物。

二、人类的视觉生理结构、感受方式和表达方式之间存在着一一对应关系

在从猿到人的转变过程中,由于表达的需要,产生了原始的语言。在使用语音表达的同时,在视觉系统和手的发展的基础上,原始人发现某些“另外的物质形式”也可以传达出他们想传达而且是语音所难以准确传达出来的东西。这些“另外的物质形式”或是烧焦的木棍,或是动植物体液,或是天然有色的泥土。但它们已经不是这些物质的天然存在形式,而是经过重新组合,只有它的创造者在群体中才能解读的符号――以形状和色彩为元素构成的特定视觉形式。这便是只有人才拥有的视觉符号。这样,原始人类便从自身视觉对外界的感受方式中获得了对人来说是“异构而同质”的表达方式。
符号论美学的奠基人,德国哲学家恩斯特?卡西尔认为,一切人类的文化现象和精神活动都是在运用符号的方式来表达人类的种种经验:“所有在某种形式上或在其他方面能为知觉所揭示出意义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