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采购人不规范行为及监管对策.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采购人不规范行为及监管对策.doc

上传人:湘云 2022/7/12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采购人不规范行为及监管对策.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采购人不规范行为及监管对策
郭 薇 采购人是指进行政府采购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团体组织。作为采购活动的需求方、购买方,对政府采购具有主体需求,采购人的权力成为不公平竞争和商业***的主“战场”。采购人不规范的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采购人不规范行为及监管对策
郭 薇 采购人是指进行政府采购的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团体组织。作为采购活动的需求方、购买方,对政府采购具有主体需求,采购人的权力成为不公平竞争和商业***的主“战场”。采购人不规范的行为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采购人在编制招标文件的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以不合理的注册资金和授权证书设定供应商的入门关;提出的技术条款以及商务条款为一家供应商定制:根据自己的偏向确定评标标准中的项目分值和各项目占总分的比重;以不合理的交货期、完工期等条款限制供应商。
二是采购人在评标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在开标现场擅自提高采购标准或随意增加减少采购预算,以至部分有实力的公司投标报价不符预算而未能进入评标过程;在评标过程中针对某个技术参数做讨论时,并不是如此直接,而是比较隐讳说某某产品,引导专家在打分时倾向于所拥护的供应商。
三是采购人在签订合同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采购法对合同的签订时限作出了具体规定。但对超出时间不签订合同的行为如何管理。违规签订合同处罚措施等方面问题没有作出可操作性的具体规定。采购人与供应商串通另行订立背离政府采购合同实质性内容协议,或是串通供应商不按招标文件的规格、数量、保修期等内容签定合同,降低标准、更改条款,谋取不正当利益的现象也时有发生。
四是采购人在验收过程中的不规范行为。串通或要求供应商不按签定合同的规格、数量等条款供货验收,通过减少货物数量或降低服务标准,获取现金、物资等谋取不正当利益。或故意设置障碍或不积极配合验收,故意推迟采购项目验收时间,以此向供应商谋取好处。
五是采购人在付款环节中的不规范行为。不按招标文件和合同约定结算货款。包括提前随意付款或以种种理由拒绝或延缓付款。与供应商串通在项目没有竣工。没有完成项目验收就提前随意付款,或者在供应商按照要求和时间履行合同后,以种种理由拒绝或延缓付款,以此向供应商谋取不正当利益。
六是采购人利用不规范的行政手段干预政府采购。事先没有制定采购计划和预算,利用上级部门或本部门领导之名应急采购,不顾采购程序,盲目限定采购时间及交货时间,并对评标结果抱个人成见,以“出了问题要采购代理机构及监管部门承担负责”等施压不确认采购结果。为了逃避政府采购,便以“政府采购价格高、物品质量差、采购时间周期长、效率低”等等言语诋毁政府采购,或片面强调部门的特殊性、专业性,或以政府集中采购周期长、效率低、买不到自己心目中的产品等为借口,要求自行采购,冲击了政府采购的正常秩序。
采购人不规范的采购行为使政府采购环境和秩序受到破坏。如何对采购人不规范行为的进行制约,政府采购监督部门应加快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以制度来规范政府采购采购人行为,从制度上堵住政府采购采购人身上的商业***漏洞。
一是规范供应商投标门槛。只要是满足《政府采购法》规定的基本条件的供应商都可以参加投标,的确需要设定特定资格条件的,应确保与具体采购项目相匹配,保证充分竞争,防止量身定做。
二是加强对评标过程的监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