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替勃龙用于激素替代治疗
替勃龙用于激素替代治疗摘要:替勃龙可以缓解绝经后妇女的更年期症状,可以有效防止骨质丢失,不引起子宫内膜增生,且不刺激乳房组织生长,不增加冠心病的危险。
关键词:替勃龙更年期症状激素替代治疗课前问答:
替勃龙可以研究发现HDL的下降无统计学意义。随机实验显示,(平均27%),HDL的抗动脉硬化功能(胆固醇的逆转运及抑制LDL氧化)没有损伤。C-反
应蛋白(CRP):替勃龙引起HDL和SHBG水平降低提示对肝脏有雄激素样作用。治疗后CRP增加约3-4倍,其变化类似标准HRT治疗。CRP增高是否对心脏结局有特异性?或者CRP是否是冠心病(CHD)的独立危险因子?CRP水平的升高和降低不一定增加或降低临床疾病的危险性。心血管
系统:替勃龙对心血管系统总的影响是中性的。长期随访()发现,颈动脉内膜厚度与动脉硬化斑块数目均没有增加。曾有报告心肌梗死及心力衰竭与心脏植物神经系统的交感神经过分活跃有关,替勃龙降低血浆中游离脂肪酸的水平,导致心脏交感与副交感张力比率改变。替勃龙及其代谢物另一个有利的作用是对内皮细胞的直接作用,使内皮细胞-白细胞粘附分子减少。
患2型糖尿
,血脂没有显著变化。有胰岛素抵抗的妇女对胰岛素敏感性增加。糖尿病患者绝经后替勃龙治疗是很有吸引力的选择。
尽管很多国家使用替勃龙已超过15年,尚无静脉血栓(VTE)危险增加的报道,但仍需进一步研究。替勃龙对凝血因子有益作用为降低纤维蛋白原、降低因子VII、降低纤溶酶原激活剂抑制因子-1(PAI-1)和降低组织纤溶酶原激活剂(tPA);有害作用包括降低抗凝血酶和增加纤维素降解产物D-二聚体。总的作用是使纤溶和栓塞增加,但目前还是未知数,尚需要临床流行病学数据。子宫内膜效应替勃龙不会造成子宫内膜增生。子宫内膜细胞中含17B-0H甾体脱氢酶,药物在酶的作用下只代谢产生异构体,它与PR和AR结合产生孕激素和雄激素样作用,抑制子宫内膜的增殖。长期(直到8年)研究中已记录这一保护作用。但也有个别内膜增生的报道()。对434例妇女5年随访发现有47例阴道出血,其中11例为子宫内膜息肉,2例为子宫肌瘤,2例为子宫内膜单纯增生,2例为子宫内膜原位癌。美国的试验中有3例子宫内膜癌,但研究发现妇女事先已存在癌症。在欧加农的数据库中,4269例参加III期和IV临床试验的妇女,治疗组和安慰剂组分别有
2例子宫内膜癌。突破出血率和雌孕激素连续联合治疗相比,某些报道显示替勃龙发生率较低,闭经更迅速,90%的妇女在治疗6个月时闭经。较年长妇女中出血较少,/d差异不大。超声波测量出血和子宫内膜厚度之间无相关性。子宫肌瘤妇女应用替勃龙治疗3年随访显示肌瘤未增大。反向添加治疗时可有效预防潮热和骨丢失,不影响肌瘤对GnRH激动剂的反应。对乳腺的影响
绝经后HRT最令人关心的问题是乳腺癌。替勃龙在这方面令人鼓舞,甚至提出有预防作用的可能性。乳腺是一个复杂的雌激素工厂。乳腺组织含有所有形成雌激素的酶(硫酸酯酶、芳香化酶、及17B-0H甾体脱氢酶)和将雌激素转化成硫酸化物的酶(硫酸转移酶)。硫酸雌酮的浓度高于血浆,癌性组织内甚至更高。乳腺肿瘤细胞中雌激素的主要合成途径,是通过雌酮硫酸酯酶将硫酸雌酮转变为雌酮。肿瘤组织中硫酸雌酮和雌二醇水平高于正常组织。重要的是雌激素活性的增加与组织ER状态无关。更为复杂的是雌二醇是硫酸雌酮的有力抑制剂,降低了其在乳腺癌细胞中的产生。替勃龙及其代谢物在正常间质细胞和激素依赖的乳腺癌细胞中抑制了硫酸酯酶和17B-0H甾体脱氢酶,从而抑制了硫酸雌酮转变为雌二醇。替勃龙和3-OH代谢物增强硫酸转移酶的活性;替勃龙及其所有代谢物抑制17P-OH甾体脱氢酶。对乳腺的保护机制正是通过前述酶的作用:抑制硫酸酯酶和17P-OH甾体脱氢酶以及刺激硫酸转移酶而增加生物活性硫酸化物的产生。此外,正常乳腺细胞体外研究发现替勃龙增加细胞分化并刺激凋亡,作用很象孕激素和弱的雄激素。
替勃龙及其代谢物对硫酸酯酶活性的影响具有组织选择性,在乳腺细胞中强烈抑制硫酸酯酶作用是其特点,在内膜中为中度的抑制硫酸酯酶作用(造成抗雌激素作用),在骨骼中则没有抑制作用(雌激素影响较大)。绝经后HRT
单纯雌激素使用者中约10%-20%乳腺造影图像密度增加,雌、孕激素使用者约20%-35%,治疗第一个月就可出现。替勃龙不增加乳房密度,发生乳房疼痛远少于雌激素治疗。对4537例妇女进行的替勃龙III期和IV期临床实验发现,乳腺癌的发生率治疗组为1:59/1万妇女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