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4
文档名称:

15.3 伏安法测电阻教案.docx

格式:docx   大小:95KB   页数:14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15.3 伏安法测电阻教案.docx

上传人:hhhhh 2022/7/12 文件大小:9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15.3 伏安法测电阻教案.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2 / 14
适用学科
初中物理
适用年级
初三
适用区域
沪科版区域
课时时长〔分钟〕
2课时
知识点


教学目标
1.通过实验探究,稳固和加        伏,电流强度I1=       安,电阻R1=       欧。
【参考答案】 7 0 0 7
【解析】由仪表读数可以读出未知电阻两端的电流和电压,再由R=U/I,所以电阻为7欧。当开关翻开,电路断路,所以电流为0安,电压为0伏,电阻仍为7欧。
例题2
伏安法测电阻时,使用的电源电压是15伏,电压表有0~3伏和0~15伏两个量程,电流表有0~~3安两个量程,预计待测电阻的阻值约为10欧。那么电压表应选择量程      ,电流表应选择量程      。
【参考答案】0~15伏 0~3安
【解析】由待测电阻的阻值约为10欧, 电源电压是15伏,,所
以,电压表应选择量程应该为0~15伏,电流表应选择量程应该为 0~3安。
例题3
如下列图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保持不变。当闭合开关S后,滑片P在A点时,通过两个电阻、的电流分别为、;滑片P在B点时,通过两个电阻、的电流分别为、以下判断正确的选项是  
A. B. C. D.
【参考答案】A
【解析】由电路图可知,电阻、串联,因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相等,所以,滑片位于A点或B点时,通过两电阻的电流相等,即,,故B错误;滑片从A点滑到B点时,变阻器接入电路中的电阻变大,电路中的总电阻变大,由可知,电路中的电流变小,即,故A正确、CD错误。应选:A。
例题4
5 / 14
有两个电阻以一定的方式连接在电压为6V的电源上,,那么这两个电阻及连接方式是〔 〕
A. R1=8Ω R2=4Ω 并联 B. R1=10Ω R2=2Ω 并联
C. R1=20Ω R2=30Ω 串联 D. R1=20Ω R2=30Ω 并联
【参考答案】D
【解析】连接在电压为6V的电源上,,那么总电阻为:

A. 并联后,总电阻小于任一个电阻,即总电阻小于4Ω,所以A不正确;
B. 并联后,总电阻小于任一个电阻,即总电阻小于2Ω,所以A不正确;
C. 串联后,总电阻为,大于任一个电阻,所以C不正确;
D. 并联后,总电阻为:,故D正确;
选D。
四 、课堂运用
根底
1、在科学实验时,为了减小误差或寻找普遍规律,经常需要进行反复屡次实验:
①“测量物体的长度〞时,屡次测量
②“研究杠杆的平衡〞时,改变动力〔臂〕和阻力〔臂〕,屡次测量
③“研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时,换用不同定值电阻,屡次测量
④“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导体的电阻〞时,屡次测量电阻两端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值;
上述实验中寻找普遍规律的是 〔 〕
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②③
【参考答案】D
【解析】“测量物体的长度〞时,为了减小误差屡次测量求平均值的方法;
“研究杠杆的平衡〞时,改变动力〔臂〕和阻力〔臂〕,屡次测量是为了探究杠杆平衡条件,找出普遍规律;
研究串、并联电路的电流特点〞时,换用不同定值电阻,屡次测量是为了排除偶然性,寻找普遍性规律;
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导体的电阻〞时,屡次测量电阻两端电压和通过电阻的电流值;从而求得电阻值,屡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减小误差;
综上,上述实验中寻找普遍规律的是②③,故D正确为参考答案。
6 / 14
2、某同学做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时,无论怎样移动变阻器的滑片,发现电压表的示数均为零,而电流表的指针指在满量程之外,这时〔  〕
,应立即断开关
,应立即断开开关
,而电流表既未接错也未损坏

【参考答案】B
【解析】A选项中,假设只是电压表损坏,电路仍是一个通路;B选项中,假设电流表与电源两极直接相连,会导致电路短路;C选项中,假设是电压表发生了故障电路仍是一个通路;D选项中,假设电流表与电压表接成了串联电路,会导致电压表示数为电源电压。所以,选A。
,把它接在36V的电路中时,,问它能否可接在220V的电路中使用?
【参考答案】不能
【解析】R=U1/I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