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生理学——人体感觉研究.docx

格式:docx   大小:475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生理学——人体感觉研究.docx

上传人:s0012230 2017/6/17 文件大小:47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生理学——人体感觉研究.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第三章人体感觉第一节概述一个感觉的形成需经过一系列复杂的过程。首先是感受刺激并对刺激的特性、强弱加以区别,这通过感受器完成。其次是将感觉信息传到各级中枢和大脑。最后形成感觉。 1. 感受器对不同刺激的区分- 适宜刺激各类感受器具有一个共同的机能特点, 即对某种机能形式的刺激特别敏感, 而对其他能量形式的刺激则敏感性极低或不发生反应, 对某种特定感受器而言, 敏感性最高的或阈值最小的刺激称为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如光对视网膜,声波对耳蜗螺旋器。感受器具有不同的适宜刺激,从而使人能区分不同的刺激形式。 2. 感受器冲动的产生–感受器的能量转换特性感受器在适宜刺激作用下发生兴奋, 无论刺激是何种形式, 感受器可将刺激能量转化为生物电变化或神经冲动, 称为感受器的换能作用。感受器电位当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时, 膜电位产生变化, 它是一种局部性的电位变化, 这种局部性的电位称为发生器电位或感受器电位。感受器电位具有如下特征:①只有刺激作用于感受膜区域时才发生;②不传播, 只对临近部位发生电紧张效应;③在一定限度内随刺激强度的增减升降, 当电位上升至一定水平达到轴突膜的阈电位时, 即转为沿着轴突传播的神经冲动; ④在一刺激连续的作用下,电位往往逐渐减小,发生适应现象; ⑤无潜伏期;⑥不易受局部***物(如奴佛卡因)的影响。 3. 感受器对刺激强弱的区分- 编码作用随着刺激强度增加, 感受器传入神经上的冲动频率增加, 感受器将不同刺激强度的刺激转化为传入纤维上的不同冲动频率的特性称为感受器的编码作用。 4 .感受器的适应刺激作用于感受器一段时间之后,感觉纤维冲动发放的频率逐渐下降,这一现象称为感受器的适应。第二节视觉器官引起视觉的外周感受器官是眼, 它由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和作为附属结构的折光系统等部分组成。人眼的适宜刺激是波长 370 ~ 740nm 的电磁波; 在这个可见光谱的范围内, 人脑通过接受来自视网膜的传入信息, 可以分辨出视网膜像的不同亮度和色泽, 因而可以看清视野内发光物体或反光物体的轮廓、形状、颜色、大小、远近。人脑获得的全部信息中, 大约有 95 %以上来自视觉系统。首先需了解一下视觉器官的基本结构。房水和眼内压房水指充盈眼的前、后房中的液体。房水的生成部位在睫状体脉络膜丛, 生成后由后房进入前房, 再由巩膜和角膜结合处的前房角处进入巩膜静脉窦, 最后汇如静脉系统。房水不断生成, 不断回收入静脉, 使它在后房和前房之间流动不息。当房水的流动受阻或者房水的生成速度大于回收速度时,就会引起眼内高压,称为青光眼。一、眼的折光系统及其调节眼的折光系统包括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等,首先了解一下眼的折光成像原理。 1 、与眼的折光成像有关的光学原理当光线由空气进入另一媒质构成的单球面折光体时, 它进入该物质时的折光情况决定于该物质与空气界面的曲率半径 R 和该物质的折光指数 n 2 ;若空气的折光指数为 n 1 ,则关系式为: n 2R ———=F 2n 1 -n 2F 2 为后主焦距或第二焦距, 指光线经折射后聚焦, 由折射面到后主焦点的距离。主焦距是一个折光体的重要参数, 由此可算出位于任何位置物体所形成的折射像的位置。以薄透镜为例,已知物距为 a ,则像距 b 可由下式得出: 111—-+ ——= —— abF 2 当物距 a 趋于无限大时, 1/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