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3
文档名称:

尝评基础知识.doc

格式:doc   大小:29KB   页数:1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尝评基础知识.doc

上传人:1557281760 2022/7/13 文件大小:2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尝评基础知识.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白酒尝评勾兑根底知识
在标准评酒杯中注入五分之二容量的酒液,轻摇后静止,能看到玻璃杯内壁上挂有薄薄一层酒液,在重力的作用下缓慢下滴,好酒移速慢,最后形成数个小酒液,多者为好,称为挂杯。
2、浓香型白酒次用敞开式、多菌种发酵的固态法生产模术。
42、品评的四个特点是快速、准确、方便、适用。
43、白酒品评主要包括色泽、香气、口味、风格、酒体和个性六个方面。
44、品评的步骤是眼观色、鼻闻香、口尝味,综合起来看风格、看酒体找个性、打分写评语。
45、尝评时要注意入口量要保持一致,-,品评次数一般不超过3次,每次品尝后用水漱口,防止味觉疲劳。
46、在尝评时按酒样多少,一般又分为初评、中评和总评三个阶段。
47、舌头各部位与味觉反响的体会是舌尖对甜咸敏感,舌根对苦敏感,舌边对酸敏感。
48、品尝酒时,可按闻嗅阶段已定的顺序,按“评酒顺序〞常规进展,即从香淡的开场,逐次至最浓的,尝酒入口时注意要慢而稳,使酒液先接触舌尖,次为两侧,再至舌根部,然后煽动舌头打卷,使酒液铺展到舌的全面,进展味觉的全面判断。
49、酱香型酒的工艺可概括为二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发酵、其次取酒,历经春、夏、秋、冬一年时间。
50、评酒杯的规格形状“按10345〞规定。酒杯形状为郁金香型或卵型,脚高、肚大、口小,采用透明玻璃制成,要求杯体光洁厚薄均匀,容量在50左右。
51、酒样的编组一般从无色到有色;酒度由低到高;先香气淡的再到香气浓的顺序;质量顺序由低档酒到高档酒。
52、一般对品酒环境的要求:应无震动和噪音;品酒室内清洁整齐,无异杂气味,空气新鲜,光线充足,以恒温15—20℃为宜。
53、我国的品评酒时间,一般认为在上午9—11时,下午3—5时较适宜。在饭前挤时间,饭后立即品酒或周末品酒都会影响品酒结果。
54、白酒的香味物质主要有醇、酸、酯、羰基化合物、芳香族化合物、硫化物
六大类。
55、白酒中已经检测出的单体成分有324种,但如此众多的成分在白酒中仅占12%,其他9899%是乙醇和水。

56、复杂成分对白酒风格的形成和风格的典型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色谱分析中含量小于2—3100。

57、白酒自然老熟过程中引起变化的因素分为物理因素和化学因素。
答:
58、调味酒单独原度贮存,不能任意合并,最好有单独一间酒库贮存。
59、食品在口中经过口腔进入消化道,这个感受过程,统称味觉。具体分析有心理味觉、物理味觉和化学味觉。
60、一般来说,化学味觉分为酸 、甜、苦、咸四个根本味觉。
61、酒的咸味,也是一般卤族元素的离子产生咸味。酿造用水的硬度过高,往往会使带有上述离子及盐类的物质呈现咸味。

62、白酒中的甜味物质主要来源于醇类,特别是多元醇。
63、贮存过程中,对于酯类物质而言,其总体含量是随贮存期的延长而减少
的。
64、在酒的贮存过程中,酸类物质整体呈上升趋势。
65、真正的陈香风味特征的酒只有经过陶坛贮存才会产生优美的陈香风味特征,其他的处理方式和方法只能把酒做得更加醇和,不能产生陈香风味。
66、生产低度白酒的除浊工艺,主要是除去棕榈酸、油酸和 亚油酸三大高级脂肪酸及其乙酯。
67、白酒中的酯类化合物多以乙酯形式存在。
68、有人把勾兑、调味比喻成“画龙点睛〞,勾兑是画龙身,调味是点睛。
69、白酒中12%的那些成分可分为三个局部:色谱骨架 成分、协调成分、复杂成分。
70、在评酒时,产生偏爱先品评酒样的心理作用,这种现象叫做正顺序效应。
71、品评前一个酒样后,影响后一个酒样的心理作用,叫做后效应。
72、在品酒过程中,经较长时间的刺激,使嗅觉和味觉变的迟钝,甚至可变得无知觉的现象叫做顺效应。

73、品酒时酒液在口腔内的停留时间以2-3s为宜,时间过长会造成味觉疲劳,影响品评效果。
74、色谱骨架成分是指色谱分析中含量大于2-3100的成分。
75、己酸乙酯是浓香型的主体香,却是米香型的杂味。
76、因令一呈味物质的存在使味感显著增强的作用,这就是相乘作用,也有称为协调作用。
77、因一个味的存在而使另一个味明显减弱的现象叫做相抵作用,也称为消杀作用。
78、贮存时,乙醇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