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8
文档名称:

一年级小学生数学手抄报文字.docx

格式:docx   大小:29KB   页数:1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一年级小学生数学手抄报文字.docx

上传人:温柔的兰花 2022/7/13 文件大小:29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一年级小学生数学手抄报文字.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年级小学生数学手抄报文字
【篇一】一年级小学生数学手抄报文字
1 千米 =100 米
米=10 分米
分米 =10 厘米
1 米=100 厘米
习产生了实质性的变化。那
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主动探索在课堂上显现呢 ?下面结合本人的教学实践,谈几点体会及做法。
一给学生提供可探索的材料和可探索的学习内容
二给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背景和可探究的学习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的学习,创设良好的学习背景和可探究的学习情境,让学生在数学知识的广阔背景中更好地建构知识的意义,并感受数学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让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真正变为学生自己探究的创新过程。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可为学生创设这样的学习背
景:“有甲乙丙三位工人师傅,甲每加工 25 个零件,有 23 个及格,乙加工 20 个零件,有 19 个及格,丙加工 50 个零件,有 47 个及格。如果有一批零件要其中一位师傅加工,你会选择谁 ?”通过探究,使学生认识到这个现实问题实际上可转化成“求谁的合格率高”这一
数学问题。又如,教学“分数的基本性质”时,我有意识地给学生
提供以下的可探究学习情境:上课开始,我拿着一捆 36 本课外书,从容地走进课堂。同学们在猜想:这节课老师让我们看课外书了。
于是我指着这捆课外书说:“这 36 本课外书,我要分给你们三个小组,要求让第一组分得这捆书的三分之一,第二小组分得这捆书的六分之二,第三小组分得这捆书的九分之三,请同学们说一说,这
样分法合理不合理,谁分得多 ?谁分得少 ?结果分完没有 ?”这样问题的创设,调动了学生思维的积极性,探究活动立即在课堂上显现,
有的按照自己的思路去画线段图,有的一会儿测量,有的一会儿皱眉思索,兴趣盎然,学生会心地笑了,一样多。这时,学生又产生困惑,为什么会一样多呢 ?最后经过引导探究,得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三给学生主动学习,亲历知识的形成过程
四关注课堂人文价值,体现人文精神
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使学生主动探索在课堂上显现,它只有正确的理念,而没有固定的模式,更没有标准的答案。总之,只有把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作为探索学习的灵魂,一切以学生发展为本,我们的课堂才会充满生机。
数学小论文范文二:离散数学小论文
一、对这门课的认识:
《离散数学》的特点是:
1、知识点集中,概念和定理多:《离散数学》是建立在大量概念之上的逻辑推理学科,概念的理解是我们学习这门学科的核心。不管哪本离散数学教材,都会在每一章节列出若干定义和定理,接着就是这些定义定理的直接应用。掌握、理解和运用这些概念和定理是学好这门课的关键。要特别注意概念之间的联系,而描述这些联系的则是定理和性质。
二、对这门课的建议:
《离散数学》课程的教学内容一般包括四个部分:数理逻辑、集合论、代数
系统、图论 . 这四部分内容中每一个部分都可以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它们分别作为《离散数学》课程的一部分,容易造成教学内容
繁多与教学课时数偏少相矛盾,使教学过程具有很大的难度 . 如果这几部分的内容都要详细讲授,时间上来不及 . 所以在在教学过程中对讲授内容的设置上应当有所侧重,比如学生对集合论基础的很多内
容在中学数学中已经有所了解,所以这部分内容只需要简要介绍一
下,重点放在用集台论的方法解决实际应用问题上 . 对于二元关系这部分,侧重点是加强对与二元关系的几个性质相关问题的论证方法
的训练 . 在数理逻辑上通过将一般命题公式和一阶逻辑公式化成范式,达到强化训练学生逻辑演算能力,并通过逻辑推理理论的学习来提高逻辑推理能力 . 图论部分重点放在基本概念的理解和实际问题的处
理上,通过对相关定理及其证明思路的理解来体会图论的研究方法 . 代数系统这部分内容重点放在群论上,尤其要在代数系统、群、子群、循环群、变换群、正规子群的概念及相关问题的理
解上下功夫,特别要掌握同构和同态的概念及应用,对于其它的代数系统如环、域及布尔代数则可以略讲 . 另外,现行大多数教材,主要是集中在从纯数学理论角度教授基本内容,这也是不利于学生的理解学习的 . 如果选择了这种教
材,在教学过程中,应穿插介绍一些知识点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应
用,将之与离散数学理论结合介绍给学生,使学生重视这一课程的
学习,产生学习兴趣,主动地进行学习 . 这将有利于学生理解理论知
识,又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