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25
文档名称:

数学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docx

格式:docx   大小:25KB   页数:2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数学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mama 2022/7/13 文件大小:2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数学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数学倒数的认识教学反思
数学倒数的相识教学反思1
  教学说明:
  让学生经验提出问题、自探问题、应用学问的过程,理解倒数的意义自主总结出求倒数的方法。
  反思:
  本节课中,在探究新知之前,我打破数学教学常规,进行学科整合就是一句话: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但是对于这句话的理解是有着比较丰富的内涵的,这也就是概念内涵的体现。这节课的教学流程分为这样几个基本块面:首先通过例题7提出的问题——给出倒数的含义——分层突击理解倒数含义——出示形式上的经典错例(特殊是小数的倒数)——处理1和0的问题(这是本节课的难点)。
  本文所谈的不是教学流程上的问题,而是通过倒数这个概念,谈一谈对概念教学的理解,从拆句的角度,乘积是1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拆为:乘积是1、两个数、互为倒数。
  针对倒数这个概念,我认为:内涵是指向正例的,外延是指向反例的。比如:书上出示乘积是1的正例,我们须要出示商、和、差是1的反例;书上说的是两个数互为倒数,没有出示3个数的反例。这两个反例是针对倒数概念本身的。
  学生在倒数的答案呈现上****惯于用等号表示“的倒数是”这样的错误,比如2=1/2,从数学表达式上说这是特别明显的错误,学生的确犯了,而且每届都有这样的状况,在今年的教学中我已经强调并且订正了这样的错误,这说明教学方式对于不同学生是不一样的,学生本身的理解和看法的端正与否也是重要的问题,须要引起重视。
  本节课须要重视的其次个问题就是1和0的问题,这两个问题事实上牵涉到其他的概念:假分数、整数、自然数。假分数分为1和大于1的假分数;整数和自然数里都有0,在这个问题上须要处理好,学生的理解须要通过不同的方式来体现。
  单独的概念教学,或者说倒数概念本身不是一个很困难的问题,有关倒数的学问主要包括两点:一点是倒数的意义,另一点是求倒数的方法。学生建立倒数的概念以后,求一个数的倒数就简单了。因此,例7非常重视概念的形成以及对概念的精确把握。
  相同的教学内容,几年的教学实践下来,发觉:同样的教学内容,同样的学问点,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差别?究其缘由就是因为我们须要关注概念结构出现的次序,比如:整数的概念是复****假分数的概念是辨析。
  皮亚杰理论中认知发展的三个基本过程——同化、顺应、平衡,对于倒数概念来说,学生之前毫无阅历,是属于顺应,其实顺应更类似一个质变的过程,有对于学问结构的扩展和修正,会形成一个新的认知图式。
  但是本节课的教学难度不大,缘由是这个学问点本身是不难的,从形式到本质,须要考虑的问题主要就是0,所以我在教学的时候特殊关注了数字0的问题,然后在书本上39页第19题的处理上特殊强调了数字1的问题。
  从整个概念系统来说,同化和顺应是相互依存的,如:本节课中倒数的概念是顺应,而用到的外围概念是整数、自然数、假分数,我在学****的时候注意对概念本身的解读,数包括自然数和整数,倒数的形式是分数,但不是分数的整数和小数须要先转化为最简分数之后再处理。
  在概念的形式实现之后的环节就是对倒数概念的辨析,如:题目a都有倒数,这句话本身是有问题的,但是我们关注的点应当是a这个数的取值范围,是取正整数?负整数?0?非正整数?非负整数?自然数?这里都是学生须要考虑的问题,其实有没有倒数的核心概念就是:0没有倒数,但是对于详细的表现形式是我们须要花时间去斟酌的问题。
数学倒数的相识教学反思4
  《倒数的相识》这部分内容是在分数乘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学****倒数主要是为后面学****分数除法做打算的。因为一个数除以一个分数的计算方法是归结为一个数乘这个分数的倒数。
  也给了我不少启示:
  启示一:处理好“教教材”和“用教材”的关系
  当新课程以全新的理念走进课堂时,我们也应主动参加,并努力超越,实现用活教材,落实新理念。那么如何用活教材呢?这节课上,我采纳了开宗明义式的教学方法,正确处理了“教教材”和“用教材”的关系。
  1、在本课的引入中,我没有采纳多种铺垫,而是干脆通过让学生计算教材中的三个乘法算式,视察积的特点与算式中两个因数的特点,干脆对倒数形成了初步的相识,更明白了只要调换分子与分母的位置就会得到一个新的分数。然后让学生对具有这样特点的两个分数起名,学生不谋而合的叫它们倒数。
  2、变例题教学为学生举例说明。学生在深化思索中得出结论,这就是学生学****的成果。我觉得,这样做不仅增加了课堂活力,而且还让学生经验了探究的过程,解决了学生的困惑,更让学生体会到了胜利的欢乐。
  3、丰富练****的形式。在充分利用教材的练****同时,我还适当地补充了练****的内容,如在倒数意义揭示后,为了巩固对概念的理解,进行了一组针对性练****br/>  启示二:信任学生,处理好扶与放的关系
  通过教学,我感受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