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11
文档名称:

数学教师工作计划.docx

格式:docx   大小:17KB   页数:11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数学教师工作计划.docx

上传人:mama 2022/7/13 文件大小:17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数学教师工作计划.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数学教师工作计划
数学老师工作安排 篇1
  一、基本状况分析
  任教153班与154班两个班,其中153班是文化班有男生51人,女生22人;154班是美术班有男生23人,女生21人,并且有音乐生计课堂教学的实力和老师语言水平有待进一步的提高,在专业素养和专业学问上有很多不足,尤其缺乏对学生心理状态、特征的相识和探讨;教化科研方面,往往停留在感性阅历的层面。
  二、发展规划总目标
  1、教化理念得到更新,能够以发展性眼光来看待学生与教学,具有肯定的创新精神及教研意识。
  2、进一步钻研学****现代教化理论、现代教化技术,驾驭基本的教学规律,努力提升专业素养和教化教学实力。
  3、每一学期争取上尽量多的高效率课,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努力使自己的课堂成为孩子们所憧憬的数学王国。
  4、通过系列的学****与探讨,使自己成为一位“志存高远、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教书育人、与时俱进”的新型老师。
  三、详细实施措施
  围绕以上三个目标,制定了以下方案,期盼通过这些方案的实施,让自己的理论和实践水平都有所提升,真正走上一条探讨型老师之路。
  1.培育主动进取的精神和坚持不懈的品质。要想成为探讨型老师在这条路上遇到的困难可以想见,在探讨实践的过程中,首先要求自己做到善始善终,不能半途而废,无论胜利失败,都要坚持下去,不能放弃。
  2.在学校范围内多上一些探讨课。市级的公开展示课机会有限,但是只要想做探讨,不必拘泥于机会的多寡,在平常的教学中,在平常课中开展探讨,对于学生的发展才最为有利。厚积薄发,平常课熬炼出了水平,公开课竞赛课才更能把握好机会。
  3.在平常的教学中体现自己的探讨。本学期我制定的探讨课题是《新课程理念下小学数学动态生成教学策略的探讨》,在日常教学
  中,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做到擅长视察课堂的整个教学气氛,擅长视察课堂的学生心情,擅长视察学生的操作过程,并注意资料的收集和整理,保证课题的顺当进行。
  4.结合自己的探讨进程撰写相关的论文和报告。作探讨肯定要有积累的意识,在探讨过程中无论是胜利的阅历,还是失败的教训,都应不吝笔墨,将其撰写成文。并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促进自己不断发觉问题,主动进行思索,推动探讨的进程。
  四、详细行动策略
  1、勤于学****树立终身学****的观念。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他山之玉,可以剖金。学****可以使我们了解前人和他人,了解过去和将来,关照反思自我,从而获得新的生成。所以,我觉得要做到“三学”。
  (1) 坚持不懈地学。活到老,学到老,树立终身学****的观念。
  (2) 多渠道地学。要做学****的有心人,在书本中学****学****政治思想理论、教化教学理论和各种专业学问,增加自己的理论积淀;也要在“无字处”学****学****他人高尚的师德修养,丰富的教学阅历,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
  (3) 广泛地学。广泛地阅读各类有益的书籍,学****各种领域的学问、技能,特殊要学****现代信息科技,不断构建、丰富自己的学问结构。
  2、擅长思索,在实践中探求、感悟。要坚持用脑子工作,力争做到: 反思昨天——在反思中扬长;
  谛视今日——在谛视中甄别;
  前瞻明天——在前瞻中创新。
  时刻把工作与思索相结合,在思索中工作,在工作中思索,创建性地开展工作。
  3、乐于动笔,提高教化科研水平。
  (1)坚持写好教化日记,像其他老师学****刚好积累专题探讨的第一手资料。
  (2) 尝试进行教学案例的分析,学期结束时完成教学案例至少4篇。
  (3) 通过撰写论文,把自己的专题探讨从实践层面提升至理论层面。不断提高论文质量,每年至少要在市级刊物上发表1篇论文。
  数学的魅力在于促进人的思维发展。爱因斯坦说:“生命只为两件事,发展数学与教授数学。”自己做不到他那样宏大,但也愿用此言作为自己的目标,不断前行。
  4:坚持写教学日记,不断积累教化教学工作阅历。
数学老师工作安排 篇3
  一、学生基本状况分析
  二年级学生在一年级这一年的学****过程中渐渐养成了良好的学********惯,上课时能用心听讲,主动思索,主动发言,作业基本能够仔细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娴熟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图形、、快速,书写不是很规范,回答问题声音不是很嘹亮,有不明白的问题不情愿问,今后要加强个别辅导.
  二、教学要求
  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利用学生喜爱且自己能够看懂的'连环画故事的形式呈现出来,引导学生相识长度单位米和厘米,知道1米、1厘米的实际长度。学会用刻度尺量线段的长度和划定长的线段。从生活实际动身,学生初步了解乘法的含义,体会乘法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