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
文档名称:

数学角的分类教学反思.docx

格式:docx   大小:28KB   页数:3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数学角的分类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mama 2022/7/13 文件大小:2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数学角的分类教学反思.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数学角的分类教学反思
数学角的分类教学反思1
  《三角形的分类》是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83页至84页的内容,是学生在对三角形有了初步相识之后进行的教学活动。
  假如只是单单学****这样一个学问学生并没有太多的困难,可是假如学生对学****是通过计算、视察得出的。于是,一堂生动的汇报课起先了,有的把结果制成了小报,有的设计成了表格……娓娓道来。
  组1: 我们小组来汇报一下,首先××同学家有一个破手表,我们先对它进行了探讨,后来得出了形成直角的时刻和看似直角却并非直角的时刻,如形成直角的时刻有:3∶00,9∶00;并不形成直角简单发生错误的有:12∶15(锐角),12∶45(钝角),3∶30(锐角),6∶15(钝角),6∶45(锐角),9∶30(钝角)。
  组2: 我们小组要补充以上小组的结论,我们还特地对180°(平角)和看似平角的时刻进行了探讨,我们发觉:6∶00时是180°(平角),而3∶45、9∶15、12∶30看上去像平角,事实上时针与分针形成的并非平角,同学们要留意。……
  课后我有这样的疑问:在相识周角这个环节,我们为了让学生感受随着边的张开角是由小到大改变的,在用动画展示的时候,在1800和3600之间稍作停留,让学生推断这时的图形是不是角,猜想一下它大于1800还是小于1800,通过推断想加强学生对“两条边叉开的越大,角越大”这句话的理解,为周角的相识作铺垫,让学生知道周角是3600,而不是00,也让学生知道1800和3600之间还有别的的角存在(因为在另外一个班上课时,有许多学生认为1800之后就是3600,中间没有别的角存在)。
数学角的分类教学反思4
  一、对教材的分析和学生的相识
  1、教材分析
  关于“角”,学生在二年级已有初步的接触,但是大都属于直观的描述,现在是在二年级的基础上恰当抽象出图形的特征,系统学****角的概念、角的度量、角的分类和角的画法等等。角的分类是在学生已初步相识角,会用量角器量角的基础上进一步相识平角、周角,依据角的度数分类,区分直角、平角、锐角、钝角和周角。
  2、学生分析
  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了许多的大小不同的角,但对常见的角的分类的学问,生活中接触很少,显得比较抽象。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抽象思维虽然有肯定的发展,但依旧形象详细思维为主,分析、综合、归纳、概括实力较弱,有待进一步培育。
  二、教学体会
  而数学来源于生活,我们的日常生活就是学****数学的大课堂,是探究问题的广袤天地,把所学的学问运用到生活实践中,是数学学****的最终目的。因此,我从生活实际动身,让学生自己捕获生活素材,然后从生活阅历和已有学问背景动身,使他们获得主动探究数学的欢乐。
  1、利用学问迁移引入,同时体现数学源于生活。
  课堂伊始,我让学生回忆角的概念和如何去量角等已经学过的学问,为本节课新学问的学****做铺垫,接着出示生活中常见的钟面,让学生用量角器量出钟面上时针和分针所成的度数,量出度数后提问:你能依据这些角的大小对角进行分类吗?学生产生疑问,接着我说:学了这节课的学问,大家就能对角进行分类了。这样顺理成章的利用生活中的学问引入新课,体现学问源于生活。
  2、让学生动手操作体验学问的形成过程
  对于直角,学生在二年级的时候已经有了很深的印象,因此在学****直角时,我干脆让学生利用长方形纸折出直角,然后用量角器量出直角的度数,让学生更精确的知道直角是多少度。在学****锐角和钝角时,我都是让学生用活动角去感受它们是比直角大还是比直角小,而对于平角和周角的学****也是通过学生动手用活动角旋转而感受它们的形态,并通过用量角器量而得出度数。这样学生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充分感受了各种角的形成过程,而且对度数的取值范围以及精确的度数也有了很深的印象。
  3、赐予学生丰富的学****资源和足够的学****空间。
  (1)给学生供应丰富的学****资源:长方形、活动角等。利用学具的直观性特点,组织学生折一折、转一转,在直观操作中体会各种角的形成。给学生供应形象直观的课件,使学生一目了然。
  (2)促使探究活动的开展和深化。让学生通过实践操作、视察、思索、归纳,经验探究新知的过程,体会探究胜利的喜悦,并在老师的恰当引导下把探究过程引向深化。
  三、不足分析
  1、对于教材的挖掘不够深
  对于教学平角和周角的相识这一学问时,我只是简洁的让学生通过旋转活动角感受了平角和周角的形态,推导出它们的度数,而没有更进一步的让学生画一画,说一说,加深对这两种角的相识,课后我仔细的反思后认为还是自己对教材没有很深的理解,只是注意了表面。
  2、重点学问没有讲透彻
  在讲课过程中以及课后的练****中,我发觉学生对于各种角以及度数的驾驭,只是一知半解,并没有驾驭的很透彻,因此我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