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0
文档名称:

陶行知读后感.docx

格式:docx   大小:42KB   页数:30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陶行知读后感.docx

上传人:森森 2022/7/13 文件大小:42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陶行知读后感.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陶行知读后感
第1篇:陶行知读后感
陶行知读后感
(一)生活教育就是“教学做合一”
陶行知先生在“答朱端琰之问”一章中详细解答了“教学做合一”的思想及做法。须善于走进幼儿的情感世界。而要走进幼儿的情感世界,首先就必须把自己当作幼儿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当走进校门,看到这些天真烂漫的孩子,顿时感觉很放松,因为他们对我来说就象颜料盒里那五彩缤纷的颜色,象画纸上那美丽的风景。我也因他们的精彩而精彩。记得在课堂中的一个有趣的事情让我感动:“孙崇玉,你今天表现的特别好”。他抬起头对我害羞的笑了笑。(直直的看)“老师,你的这个牙快掉下来了。”“不是呀,我的这个牙就长的这个样,排列不够整齐,有点乱。”“那你可以把它拔掉,然后按上假的呀,我爷爷奶奶的就是假的,我想那样就好看了(自信的笑)。”“那他们年纪大了,我还很年轻,再说别人都说我这牙长的很可爱呀。”(不惑的样子、摇头)“我感觉„„不好看!”嘿!这个小家伙观察能力还挺强,并且还很坚持自己的意见。










我摸摸他的头,忍不住笑了起来,他看看我,也不好意思的撇撇嘴。
四块糖的故事让我敬佩陶行知先生的教育艺术,我曾经看过陶行知先生说过关于“四块糖”的故事。陶行知找到犯错误幼儿身上的几处优点,把糖“送”了出去。第一块糖,按时到陶先生办公室的,守时。
第二块糖,叫住手就住手,听老师的话。
第三块糖,帮助女同学,打抱不平,有正义感。
第四块糖,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
在这样的“优点教育”之下,幼儿能不进步吗?陶先生在一件小事当中,找出幼儿这么多的优点,可见他时刻注意进行“优点教育”,扩大他们的优点,而不要只看到幼儿的缺点,而忽视他们身上的闪光点,有的老师抓住幼儿的缺点,大做文章,这样就不能够激发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特别是生活中的一些小事。生活即教育,教育离不开生活。
优点能促成一种愿望,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优点越来越大。一个孩子的优点得到了肯定和鼓励。他可能在自己的优点之处有一番大作为。










在我的教育里,小孩和青年是最大,比什么伟人还大。”陶行知先生这样尊重幼儿。作为教师,对幼儿的爱首先要尊重幼儿,尊重幼儿的人格和个性。师生在人格上是平等的,教师不能凭个人好恶而好恶之而褒贬之,绝不能伤害幼儿的自尊心,把“差生”视为“朽木”。有的教师口诛之余,施以体罚,更是辱人之举。任何一种体罚都是使幼儿肉体痛苦,它不仅于事无补,反教幼儿精神倍受刺激,以致他们会摔破罐,撑破船。其次,陶行知先生对幼儿的爱还应表现在对幼儿学习、思想、生活上全面关心爱护。即父母想到的,教师想到了,父母未想到了,教师也想到了。当然,爱不是放纵,爱里有严,爱里有教育,陶行知为幼儿竭力改善生活条件时,又嘱之以俭朴为美德,绝不可浪费,特别是看到幼儿出现了不良生活和思想倾向时,就及时送上关怀与指导,这样幼儿在承受师爱的过程中找到前进的路。
第3篇:《陶行知》读后感
《陶行知教育名篇》一书,通过一段段短小却精辟的文字体现了陶老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论。本文是我精心编辑的《陶行知》读后感,希望能帮助到你!《陶行知》读后感篇一 《陶行知教育名篇》一书,通过一段段短小却精辟的文字体现了陶老的“行是知之始,知是行之成”“生活即教育”“教学做合一”的教育理论。不禁深深地佩服这位教育大家的远见与深刻。书中第一篇就是“教学合一”。陶行知认为教学应该合一的第一个理由是:“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先生拿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乃是指导他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这样学生才能探知识的本源,求知识的归宿。这不仅为我们指出了教师教的方法,还为我们指出了学生该如何去学,同时也告知我们学生到底要学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