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7
文档名称:

黄鹤楼导游词.docx

格式:docx   大小:48KB   页数:3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黄鹤楼导游词.docx

上传人:zongzong 2022/7/13 文件大小:4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黄鹤楼导游词.docx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
黄鹤楼导游词
黄鹤楼导游词1
黄鹤楼是著名的历史文化古迹,也是武汉的标志。它座落在长江大桥武昌桥头处,背靠蛇山,俯临长江。
黄鹤楼是一座雄伟高大的建筑。它己经破坏后又重3年,距今天已有1700多年历史了。黄鹤楼在历史上曾经屡建屡毁,最后一座黄鹤楼在清光绪十年,即1884年毁于火灾。我们今天要去的黄鹤楼,是以清代的楼为蓝本于11015年建成的。
现在映入我们眼帘的高大雄伟的建筑就是黄鹤楼了,它与江西滕王阁、湖南岳阳楼齐名,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 关于黄鹤楼的雄伟,曾经有这么一个有趣的事情,说是湖北、四川两地的客人相会在江上,相互交谈之间,竞相赞美自己的家乡,四川客人说:“四川有座峨眉山,离天只有三尺三”,湖北客人呵呵一笑说道:“湖北有座黄鹤楼,半截插在云里头。”惊得四川客人无言以对。当然,这个故事是有些言过其实,但黄鹤楼的确以壮丽的景观,及浓郁的文化气息吸引着中外游人。










一般我们会用四个字来概括黄鹤楼的特点:高、美、妙、奇。待会游览时我就会为您一一道来了!首先,我们就一起来领略黄鹤楼的第一个特点“奇”吧,黄鹤楼奇就奇在神仙驾鹤飞去的神话传说。我们看到在一楼大厅,最引人注意的就要数这幅《白云黄鹤图》了,它取材于驾鹤登仙的神话,又兼取唐诗“昔人已乘黄鹤去”之意,而这个神话相信大家已经很熟悉了,这里我就不多说了。这边呢,就是非常有名的楹联:爽气西来,云雾扫干天地憾;大江东去,波涛洗净古今愁。意思是清爽怡人的空气自西而来,驱散了积于云层的迷雾,将天地间令人遗憾的事情一扫而光;奔腾不息的长江滚滚东去,将古往今来令人感到烦恼的事都冲洗干净了。
好了,大家请随我小心上楼,这里就是一楼半的跑马廊。大家也许看到了,黄鹤楼外观为五层,但里面却不是这样,它实际上有九层。这是因为中国古代称单数为阳数,“9”为阳数之中最大的,也就是阳数之极,又与汉字长久的“久”同音,有天长地久的意思。因此就有了黄鹤楼“外五内九”的说法。










请大家扶好楼梯随我到三楼。在这里就可以体会黄鹤楼的“妙”了:黄鹤楼的妙就在文人墨客的轶事上。这里是一副名为“文人荟粹”的陶版瓷画。您看,中间那位身着黄袍的正是唐代大诗人崔颢。 有一年崔颢来到江城,在游览黄鹤楼后,写下了那首《登黄鹤楼》: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这首诗意境美妙,是描写黄鹤楼的一首不可多得的好诗。又一年,诗仙李白来到黄鹤楼,当地老百姓见诗仙来此,十分高兴,纷纷要求李白为黄鹤楼写一首诗。李白游览后感觉黄鹤楼风景优美,于是答应了为其写一首诗。当人们准备好笔墨纸砚的时候,他一抬头,看到了墙上崔颢的诗,他当场愣住,摇摇头,不写了。围观的人们不知道何故,纷纷询问为什么?只见李白叹了口气,吟出一首打油诗:
一拳打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 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
由于李白的推崇,崔颢的诗名声大振,黄鹤楼的名声也随着崔颢的传遍四方。李白面对如此美景,没有写出好诗,十分惆怅。李白决心再找机会,与崔颢一比高低。机会终于来了,这一年,李白送好友孟浩然去广陵(今扬州),来到黄鹤楼,李白满怀激情的为即将远行的朋友写下了一首感情真挚的送别诗: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这首诗将黄鹤楼雄伟壮丽、登高望远的意境描写的非常美妙,成为千古绝唱。诗评家评论,在描写黄鹤楼的上千首诗中,崔颢的七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