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两岸便利商店经营现况与未来
摘要
前进大陆是许多台湾企业面临全球化竞争及扩大营运规模的选择之一,除了较台湾相对低廉的工资和原物料外,内地广大的消费市场亦是吸引台商争相西进的因素之一。
便利商店于台湾已达一定规模,展店密度为全球第一名,平均每2800人就拥有1家便利商店,于大都会区竞争更为激烈而白热化,已有业者喊出市场饱和的论调,台湾消费市场的重分配指日可待。相对于台湾的激烈竞争,大陆的便利商店却刚起步,随着国民经济及生活水准的提高,人民对于商品及服务的需求日益殷切,加上大陆加入WTO后,开放外资服务业进驻投资,在在都显示大陆市场的吸引力与魅力。于此台湾企业更可将优异的营运经验及专业知识(know-how),带入中国内地发展及予以发扬光大。
本文从便利商店发展景况进行分析,引介中资企业目前的发展现况,并从台湾角度出发,提供有心前
往大陆投资便利商店业者引为参考,陈述不足或不当之处,尚祈各界菁英不吝指正。
关键词:WTO(World anization)世界贸易组织); CVS(Convenience Store)便利商店
壹、前言
想到中国消费市场,最让人为之兴奋的就是那13亿的人口,不是有一个鞋厂业务员的故事吗?话说一个鞋厂业务员到非洲一个国家勘查当地鞋子销售市场,甲业务员看到当地人民都赤脚而行,心想若将鞋子销往该国一定滞销,但乐观的乙业务员却不这么想,他看到当地人民脚下都不穿鞋时,却很高兴找到另一处新兴的销售市场。自从邓小平于1979年实施经济改革开放后,过去计划经济制度下的制度面及市场环境均面临冲击变化的挑战,制度的解禁,促使市场的开放,带来经济的成长、国民所得的增加,对于与民生生活相关的零售市场亦产生激烈的变化。
中国于2002年加入WTO后,2004年底承诺开放外资零售及批发等服务业种进入大陆市场,更吸引大批外资争相投入,看重的就是未来具有无限潜力的消费市场。而此时市场秩序的建立即成为重大课题,台湾企业如何在既有经营者的市场中开疆辟土,建立自我的经营版图,又不违反当地的商业生态及法规规定,在在都影响台商企业前进大陆市场的策略布局模式。台商较其它外商为强的优势在于台湾与中国人民为同文同种,在语言文化沟通上较无阻碍,然经过将近60年的政局分隔,两岸人民毕竟在价值观、政治观点、消费文化等方面迥然不同,如何从异中求同,取得合作或往来双方认同的经营共识,进而达到双赢局面,创造合理经济利润,正考验两岸经理人的智慧。
贰、便利商店(Convenience Store英文简称CVS,中国称为便利店)简介
(一)定义:该名词起源于美国,根据美国Progressive Grocer杂志的定义:便利商店为店铺规模
较小,采用自助服务的销售方法,营业时间较长,贩卖知名度高并以包装好的各类商品的零售
业态。(许英杰,2004)日本方面的定义则为:由少数人管理的小型店铺,以邻近的顾客为目标
顾客群,采取自助服务的方式,提供消费者亲切服务为特色。
(二)特性
:为提供快速服务,减少顾客等候时间,在选择店址的决策上,以接近住宅区、办公大楼区、交通转运站或人潮聚集的商业区为主。营业范围则以商店为中心点,半径250~300公尺内、顾客能以步行方式在5至10分钟到达者,即为有效商圈。台湾因地狭人绸,加上经济进步,有车阶级及家庭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