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8
文档名称:

“根叔”给我们的N个启示.doc

格式:doc   大小:18KB   页数:8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根叔”给我们的N个启示.doc

上传人:元春文档 2022/7/13 文件大小:1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根叔”给我们的N个启示.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根叔”给我们的N个启示
徐 云 6月23日,华中科技大学2010届本科生毕业典礼上,校长李培根院士题为《记忆》的16分钟演讲,被掌声打断30次。全场7700余名学子起立高喊:“根叔!根叔!”李培根在2000余字的演讲稿中,把4年,自然让人眼前一亮,振臂高呼了。

“去行政化”:学生不要“教育家情怀”
教育者往往给人一种高高在上的学术巨匠、学术权威,是面孔威严、不苟言笑的引领者,是一身官衔、孤傲清高的管理者。应该走下神坛,给学生带来热血沸腾的青春思考、敢说敢做的大胆作为以及民主开明、平易近人的精神感染。高校给予学生的不应仅仅是一个毕业文凭,更该有的是公民责任、人文精神。无怪乎华中科技大学的毕业生想起当年李培根毕业演讲,“依然有热泪盈眶的感觉。记得大学时,经常看到他骑着自行车上班,有的同学生活上遇到困难,写信给他,他会很快批复解决,他的教育理念和君子之风还在深深地影响着我们。”
想到了蔡元培到北大任职的第一天的情景。校役们依惯例排队在校门口毕恭毕敬地向他行礼,不想蔡元培当即也脱帽向他们鞠躬还礼,摈除旧北大存在的等级分明的官僚习气。依此来衡量“根叔”的走红,我们同样可以认为,这也开了一种大学管理思想的新风。大学去行政化的改革呼声很高,依我看,真正的“去行政化”应该先从大学校长做起,让更多校长脱掉行政官袍、生冷面孔,而给予学生和教师更多温情脉脉的人文关怀、发自内心的精神牵挂以及真诚率真的言行举止。
遗憾的是,具备“根叔风度”的校长,还并不多。一些人官僚气息很浓,讲起话来满口官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总是敷衍搪塞,有的学生上四年大学,只在毕业典礼上见到了校长身影。
在一项有关“大学校长,什么素质必不可缺”的调查中,%的人首选“民主开明”,%的人认为是“尊师重教”,%的人选择“懂教育”。所以,借助“根叔现象”,我们呼唤更多校长能多些教育家情怀,多播撒人文情怀。

赋予关爱:教育的根

也许,一篇精彩的演讲说明不了太多问题。有的时候,还有作秀的嫌疑。但对“根叔”来说,这篇演讲稿不是一时感情迸发之作,而是长期爱心积累的结晶。据报道,在华中科大,李校长一向与学生亲切交往,甚至是“零距离”接触。学生写信求助他很快批复解决,很多同学常常与他一聊就是几个小时,食堂里和同学们围桌而坐的有“根叔”,球场上和学子们拼抢投篮的有“根叔”,在学校BBS上“潜水”的有“根叔”,与网瘾学生面对面座谈的有“根叔”……可以说,“根叔”一直就生活在同学们之中,他关注着大家的成长,关心着大家的喜乐哀愁,早就与同学们结成了非同一般的情谊。他用心讲话,更是在用心当校长做教育,惟其如此,演讲才能字字句句打动人心,引起强烈共鸣。
当前,我们看到行政化在扭曲教育的品格。甚至在一些地方,学校成了追逐利润的“公司”,教授成了榨取学生剩余价值的“老板”,而本应为师生服务的行政管理人员成了高高在上的“人物”。这种功利化运行、行政化管理的教育,偏离了以人为本的本位,必然造成管理者与教员之间、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等普遍蔓延的隔膜、冷漠,对学生成长、教育发展带来深远的负面影响。
鲁迅说过,教育植根于爱。爱因斯坦也说,只有爱才是最好的教师,它远远超过责任感。今天,功利化的浮云、行政化的坚冰已成为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