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窦桂梅晏子使楚教学设计
窦桂梅晏子使楚教学设计1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最终的落脚点是学科教学目标的达成。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是否有效,不是看一堂课中信息技术手段运用了多少,也不是看信息技术运用的技术含量有多高,而是看信息技术话,你知道了什么?(晏子把齐国的人多势众表现出来了,晏子的话柔中带刚,刺中了楚王的要害,让楚王无言以对。)
②积累与这段话有关的三个成语(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并记住它。
(大屏幕出示)晏子曰:“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比肩继踵而在,何为无人!”
③想想这里运用了什么修饰手法?
④分角色朗读第四自然段。
(2)大屏幕出示:“敝国有个规则: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①晏子的话里藏着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要装着很犯难的样子? ②在这话里用了一个词语“所以”,有所以,就必需有因为,请你把“因为”送进去读读。
③晏子为什么不用“因为”这个词呢?
(3)大屏幕出示:“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家立业,好好地劳动,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或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①你能理解这段话吗?为什么说是“水土不同”?
②这段话运用了什么修饰手法?(类比)
③积累与这段话有关的典故:
(大屏幕展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
④分角色朗读第五自然段。
窦桂梅晏子使楚教学设计2
一、教材简析
《晏子使楚》讲解并描述了春秋末期,齐国大夫晏子出访楚国,楚王三次羞辱晏子,想显显楚国的威严,晏子奇妙回击,维护了自己和国家尊严的故事。故事赞扬了晏子身上表现出来的凛然正气、爱国情怀和他超群的语言艺术。
本文写作突出特点是以人物对话来塑造形象。文章按事情发展依次来写,开头写楚王想羞辱晏子;接着写楚王三次羞辱晏子,晏子机灵对答;最终写楚王不敢不敬重晏子了。文章首尾照应,思路清楚,行文紧凑,结构严谨。
选编这篇课文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从生动的故事中,体会晏子超群的语言艺术,感受晏子语言中透出的大义凛然和爱国精神;二是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特点,了解作者通过人物对话来刻画人物特点的表达方式。
二、设计理念
阅读教学是学生、老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本课教学围绕“晏子的话究竟有什么样的威力,能化楚王对他的羞辱为敬重呢?”这一主问题,引导学生置身于与文本、与作者的对话沟通的过程之中,经验思索、探究、发觉、沟通等多种学习过程,从而在主动主动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不断感受到晏子机灵奇妙的应答,有所感悟和生成。
三、教学目标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面不改色、安家立业”等词语。
2.分角色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四、教学重点:
体会晏子语言的奇妙,并从他机灵的回答中体会人物的特点。
五、教学难点:
体会晏子能言善辩的才能和维护国家尊严的精神。
六、课时支配:
2课时
七、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探讨、点拨式教学
八、教学打算:
布置学生查询、学习晏子的故事。自编课本剧
九、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简介背景,揭示课题
1.二千多年前,我国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群雄纷争的春秋战国时代,其中齐国和楚国是大国。说到齐国就会让人想起一个人,他虽然身材矮小,但能言善辩,口才极好,被派到其它国家执行外交任务,帮助齐国解决了很多外交上的争端。他就是“晏婴”,人们都尊称他为“晏子”。(说明“子”是古代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比如:孔子、孟子等。今日我们来学习一篇有关他的文章──《晏子使楚》(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2.你能依据自己的预习向大家介绍一下晏子吗?
3.“使”是什么意思?课题又是什么意思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要求:
(1)依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2)想想课文讲了什么事?
2.检查自学状况
(1)生字新词(留意“大夫”的读音,现在读“dài fu”,是“医生”的意思,过去读“dàfū”,是官职的称呼。)
(2)请同学读读难读的段落,检查课文读通状况。
(3)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其次课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昨天我们已初步学习了《晏子使楚》一文,知道了故事发生在春秋战国时期,齐国派大夫晏子出访楚国,那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