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5
文档名称:

一次致灾强雷暴过程中的闪电特征分析.doc

格式:doc   大小:15KB   页数:5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一次致灾强雷暴过程中的闪电特征分析.doc

上传人:焦大 2022/7/13 文件大小:1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一次致灾强雷暴过程中的闪电特征分析.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一次致灾强雷暴过程中的闪电特征分析
摘 要:利用闪电定位资料,分析了2008年6月28日太原地区一次致灾强雷暴过程的闪电特征及其与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冰雹和暴雨混合性灾害天气发生时,闪电呈多峰型分布,负闪占绝对优势。
关键一次致灾强雷暴过程中的闪电特征分析
摘 要:利用闪电定位资料,分析了2008年6月28日太原地区一次致灾强雷暴过程的闪电特征及其与降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冰雹和暴雨混合性灾害天气发生时,闪电呈多峰型分布,负闪占绝对优势。
关键词:雷暴;闪电特征;分析
中图分类号:+1 文献标识码:A
雷暴是大气强烈对流运动的产物,常伴有大风、暴雨、雷电,以至冰雹和龙卷,是一种局部的但是很猛烈的灾害性天气。闪电现象是强雷暴活动伴生的主要天气特征之一,研究雷暴过程中的闪电特征及其同降雨的关系,对提高灾害性天气的监测诊断和预报服务,都有重要意义。随着我国雷电监测系统的建立,其在灾害性天气的识别和预警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并成为临近预报不可或缺的监测手段。
2008年6月28日,太原地区出现区域性强雷暴天气过程。18:30---19:30,阳曲、太原市区出现雷雨大风、冰雹和短时暴雨天气,其中阳曲和太原市区19:00-20:00的降雨量均达到37mm,18:36阳曲出现小冰雹,19:16太原市区开始降雹,冰雹直径最大18 mm,农作物受灾十分严重。本文利用山西省雷电监测定位网提供的闪电资料,对这次强雷暴天气过程中闪电的时空演变特征进行了详细分析,以期找出冰雹暴雨混合性灾害天气的闪电特征,为强雷暴天气的预警提供一定的依据。
一、资料概况
[]山西省雷电监测定位系统采用中科院空间所研制的ADTD型雷击探测设备,由1个中心站和7个探测
子站组成,能连续实时自动探测以测站为中心半径150km范围内的雷电活动,包括云地闪发生的时间、方位、强度、极性等闪电特征。
二、闪电活动演变特征
(一)闪电频数随时间变化特征
,我们发现,从16:00开始,太原地区开始出现闪电,主要出现在太原地区东北的阳曲县,闪电频数随时间增加缓慢。17:40开始,闪电活动明显加强。在所选的36个时段内,共发生闪电1046次,其中正闪89次,负闪953次,正负闪比例9:100。从第11个时段(17:40—17:50)开始,闪电频数增大,到第14时段(18:10—18:20)出现第一个峰值,闪电频数83次/10min,此时,阳曲出现小冰雹和暴雨天气;随后一个时段,闪电活动减弱,之后闪电频数又快速增大,在第19时段(19:00—19:10)出现最高峰值,闪电频数135次/10min,太原北郊和市区相继出现冰雹大风暴雨;之后闪电活动逐渐减弱,在减弱过程中,第25(20:00—20:10)时段又出现一个浅峰值,20:10之后,闪电频数快速减小。
(二)闪电强度随时间变化特征
闪电强度表示闪电的电流强度大小。通过对所选时段内每10分钟强度平均值的统计,我们绘制了闪电强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图,在这次冰雹暴雨过程中,正闪平均强度大于负闪平均强度;负闪平均强度曲线变化相对平缓,正闪平均强度曲线表现为一条有突出峰值的曲线。
三、闪电的空间分布
闪电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