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7
文档名称: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doc

格式:doc   大小:48KB   页数:7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doc

上传人:fy3986758 2022/7/13 文件大小:48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济源市实验中学五环自主教案
明目标 深钻研 巧设计 细反思 共发展
备课人
李春艳
课型
新授课
时间
课题
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教学目标
1、理解真正的格物致知的精神及其在科学上的重要作用。
2、理这又使她的老师大为恼火。这就是刚才那位同学回答的
济源市实验中学五环自主教案
明目标 深钻研 巧设计 细反思 共发展
“中国学生大都偏向于理论而轻视实验,偏向于抽象的思维而不愿动手”,这就是舆论经常谈到的“高分低能”的现象。作者自己在文中就谈到自己也有类似的经历。请大家找出来。
学生明确:文章的第十二自然段。
那么究竟王阳明的思想是一种什么思想呢?请大家看到文章的第3-5自然段。
4) 分析传统教育对“格物致知”的曲解
这里面谈到了中国传统教育对“格物致知”的曲解,请大家找出这句话来。
学生明确
格物致知的真正目的是什么?
学生明确: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我们看到所谓诚意、正心、修身都注重个人的内心或者说是个人的精神世界。 王阳明可以说就是这种思想的“铁杆粉丝”。我们看看他是怎样格物的。请一个同学读第四自然段。
教师提问:同学们,王先生格物的方法对吗?(学生)它成功了吗?(学生)原因何在?真理是从哪里得到的呢?
对外界的探察。
谈到对外界的探察,我想到了这样一首诗。北宋诗人苏轼的就惠崇之画作“鸭戏图”题了一首《惠崇春江晚景》,大家一起来回忆一下,“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篓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大家知道哪句诗说明了正确的认识是来自对外界的探察吗?
教师讲解:诗的第二句说道,初春时节,那在岸边期待了整整一个冬季的鸭群早已按捺不住,抢着下水嬉戏了。“暖”是水的温度,“知”是鸭的知觉,所以春江的水暖是鸭子们自己探知来的。回到我们的王先生,大家现在应该很清楚他要格的是什么了吧!(学生)对象是找准了,但不是随随便便的就可以把竹子格清的,它还要讲究以各策略。那么作者认为的正确的格竹的方法是什么?竹子应该怎样格呢?
济源市实验中学五环自主教案
明目标 深钻研 巧设计 细反思 共发展
学生明确
教师总结:要知道竹子的性质就要对竹子进行实验,但实验不是随便进行的,我们大家看到课文,找出科学的实验究竟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教师总结
四、研读课文
理解本文运用的摆事实、讲道理的论证方法
教师列出图表,学生完成。
列举事例 阐述道理 论述角度
可以看出作者选用的论证方法是:讲道理、摆事实。
教师提问:那么大家还知道哪些论证的方法吗?
学生明确
五、品味语言特色
1、本文是一篇漫谈式的议论文,所谓漫谈就是不拘形式地就某一问题发表自己的观念。同学们能找出文中表明作者观念的语句吗?
教师举例:“传统的中国教育并不重视真正的格物和致知。”
“经验告诉我们,这种观点是不适用于现在的世界的。”
“实验不是毫无选择地测量,它需要有细致具体的计划。”
这就是漫谈式议论文的一个特点。
2、一篇成功的议论文不仅要有严密的逻辑性,就是它的论证过程要严密,它的语言也要求精准。议论文语言的准确,是论述严密的前提。我们看到文章的第十一自然段。你能找出作者措辞准确的地方来吗?
学生明确:“往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