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菜根谭读书笔记
菜根谭读书笔记1
最早知道《菜根谭》,应当是前段时间在采访于丹的一段文字中看到的。记者问她,如何获得欢乐的心态。于丹就应了《菜根谭》中的一句话:“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止地摇摆着,日月经天,江河行动,牵动着世纪轮回,孕育出世界的生生不休。满满的历史,曲折委婉。跌跌宕宕的人类历程凝合成一股泛着沧桑的厚重,沉甸于岁月的长河。在时间潮水的撞击下,迸射了一个个光彩四射又神态迥异的人性世界。深情演绎着古今中外一幅幅波涛壮阔的画面。
一捧上《菜根谭的才智》,我便爱不释手,书中作者以独特创新的题材与人生紧密相联系,道尽了为人处事的看法,原汁原味,朴实浓郁。无怪乎自己在每阅读完一篇后总能收获一种非常微妙的情感体验——对人生的追求,对才智的憧憬。一个个故事酝酿着一坛坛美酒,美酒中又融入了种种人生的味道。
心情 人生
人,生存的过程应当是自己与自己不断挑战的过程,是我们从母体分娩出来的那一刻起先,自己就应当不再属于别人而属于自己了,肩负起自己培育自己,解救自己,为自己作丈的责任,自己做自己心情的主子,那便是人生的才智。
古人云:“降魔者,先降其心,心伏则群魔退听;驭横者,先驱其气,心平则外横不侵。”遇到大事,人往往会有惊慌冲动的心情,俗话说:凡夫临事,即迷,非事物迷人也,自己作祟。只有战胜心魔不轻易随外界环境影响的人才能做成大事。
曾听闻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去探望好友恒寂禅师,正值酷暑,白居易走到禅师处所时已经汗流浃背,一抬头便发觉禅师冥然兀坐,端坐于蒲团之上,面容安静毫无不舒之意。白居易特别惊异,新奇地问禅师:“禅房如此燥热,为何不换个凉爽处所?”禅师答道:“天气很热吗?”白居易于是有所悟,当机赋诗一首:
人生避暑走如狂,独有禅师不出房。
非是禅房无热到,为人心静身即凉。
老子有云:自制则强。是的,竞争的社会里更须要我们客观地看待自己和他人的关系,懂得克制自己的不良心情,对于他人是赐予一份公道,对于自己则是一种才智,它可以成为我们人生中的一笔财宝。
胜利 人生
有人曾问我,怎样的人生是胜利的?听罢,满心迷惑,无法回答,翻卷深思,我在书中有了一份答案——败后或反胜利,故拂心处,切莫放手。这才是人生的胜利。
楚汉相争之初,刘邦战败,但他并没有一蹶不振,他不畏失败,不但仍保持称霸天下的志向,更以坚忍不拔的精神毅气,克服了种种困难,最终问鼎天下。
失败乃兵家常事。对人生而言,胜利和失败又何尝不是如柴米油盐一样,胜利不见得就是辉煌绚丽,失败也不能算是曲终事结。失败之后仍旧能够不丢信念,不乱方寸,稳步向前,才是真才智。
爱迪生经验了一千次失败,挫折不但没有打垮他,反而让他的人生更加丰富充溢。他1000次的失败试验何尝不是他1000次的胜利体验。
磨砺 人生
生活中,我们都有过苦痛的人生体验,《菜根谭的才智》这本书中也有着一个个催人泪下的故事,让我且走且深。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中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佳作在作者苦痛中写就,灵魂在苦痛中涅槃,这些苦痛在历史的夜空中闪烁着熠熠之光,绚烂夺目。
是啊,人生的苦痛不能只是负面效应,它还可以分解为自省,可以转化为自强,可以升华为创建。苦痛是昨天的遗产,今日的起点。苦痛的价值还在于你对待它的看法。苦痛也是一种才智,在苦痛中拼搏必将是奋斗中人生的飞跃。
深深记得北宋学者汪信民的哲语:咬得菜根,百事可做,菜根味苦,苦中带着泥土的泽香;菜根味纯,纯得与君子的本色一样地道,厚实;菜根味涩,是艰辛与奋斗的人生。能咬菜根的人,是那些能够承受艰难困苦执着前行的人。我想这样咬菜根的才智,是人生的胜利学。
读《菜根谭的才智》如听一位智者的谆谆之言,如与一位诤友倾心相对。心中的阴霾渐渐退去,留下的是那些沉甸甸的带着暖意的警策,世界上本没有无根的树木,无源的山泉,有源有流那便是人生的才智。
菜根谭读书笔记4
曾有一段时间,思绪不宁,顺手拈来一小册子,读毕,顿悟,心静如水。此小册子为《菜根谭》作者为洪应明。
洪应明,字自诚,号还初道人,籍贯不详。他的名作是《菜根谭》,和王永彬的《围炉夜话》、陈继儒的《小窗幽记》被人评为处事三大奇书。不过,就文学的艺术而论,其余两部书赶不上《菜根谭》:《围炉夜话》过于拘谨,语言缺乏灵动性,似乎一滩浓泥流不开;《小窗幽记》部分语句大胆的因袭了《菜根谭》,那没有添砖加瓦加以掩饰的行为似乎是为了表示自己的英勇。所以这两部书犹如同胎兄弟,部分观点是一以贯穿的。
据洪应明另一部作品《仙佛奇踪》可知道,他早年热衷于仕途,不过和大多数不得志的文人雅士一样,到了晚年都隐归了山林。他和袁黄、冯梦桢等人是好挚友,难免有些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