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读三国演义有感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1
在这个炎炎夏日,我读了一本特别有意义的书,它是我国第一部章回体小说,那就是“四大名著”之一的?——《三国演义》。
这本书描写了汉末、三国时期困难的军事和政治斗争,以及给人名的苦难,官。因此曹操从小就衣食无忧,与很多官家子弟一样,成天穿街过市,飞鹰走狗、游手好闲、不务正业。所以《三国志》载:太祖少机警,有权术,而任侠放荡,不治正业。
曹操的叔父看不惯他放任无度,便屡次向他父亲告状,曹操也因此受到责怪。于是有一次,曹操在路上碰见叔父,便假装中风之状。他叔父惊惶跑去找他父亲,可当他父亲到来时却见他完好如初。从那以后,叔父再说曹操的坏话,他父亲都不信任了。少了叔父的约束,曹操就更加肆无忌惮了。可见少年时的曹操是一个颇有心机的人,竟能将他的父亲和叔父玩弄于股掌之中年轻时期的曹操机灵警敏有随机权衡应变的实力,而任性好侠、放荡不羁,不修品德,不探讨学业,所以社会上没有人认为他有什么特殊的才能,只有梁凡,桥玄对曹操说:“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才能,在少年时的曹操身上就初显锋芒,也是后来曹操成为一方霸主的资本之一。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4
“三国”里谁是英雄?
我曾看过《三国演义》的连环画与《三国演义》的连续剧。今年,我看了《三国演义》这本著作,我也经常问自己,问老爸老妈,问小伙伴:“三国”里谁是英雄?
妈妈说:“曹操是英雄,他有雄才大略,擅长打仗,以弱胜强,战胜了袁绍,平定了北方,百姓们得到了安定,老爸则把“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挂在嘴边,说他是一个大诗人。
可我觉得曹操阴谋多端,一点儿也不讲义气,不算是个英雄:有一次,曹操到挚友家去避难,突然听到磨刀的“嚓嚓嚓”声,以为挚友要杀他了,便二话不说,一头便把门撞开,不由分说,提着大刀就把挚友十几口人全给杀了,然后奔上马狂奔几十里,后来才知道,挚友在外面磨刀是杀猪请他吃。可他却一点儿不觉得惭愧,反而说:“宁教我负天下人,不教天下人负我。”真是个不知好歹的家伙。
看来,曹操不是英雄。
周瑜打仗擅长用计策,可他心胸狭窄,几次要害诸葛亮。孙权立场不坚决,今日和曹操结拜兄弟,明天又和刘备联合起来打曹操。
表姐说:“刘备是英雄,他讲义气,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可我说,不见得,刘备虽然是英雄,他在作者罗贯中的笔下,可谓是大丈夫精忠报国,为国出力,还和关羽、张飞结为兄弟,老婆、孩子丢了,他没有半点怨言,很讲义气。可他除了对兄弟和他的大军师诸葛亮忠诚,还对谁忠诚呢?吕布武艺高强,号称天下无敌,当时有句俗话叫“人中吕布,马中赤兔”,他曾经救过刘备,令刘备特别感谢。有一次,曹操抓到了吕布,曹操很疼惜他的才能,就转过身来问刘备,究竟杀不杀他,吕布心中暗喜,他想:刘备是一个将义气的人,我曾经救过他,他确定把我相报。”可谁知刘备却冷冷地质问曹操:“莫非,你忘了董卓是怎么死的吗?”
当年,董卓就是因为很疼惜吕布的才能,后来才被吕布等人刺杀了。曹操听了,赶忙抱着头对随从大叫:“快点拖出去斩了!”
你们看,刘备也不是英雄吧!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三国演义》里塑造了这么多活生生的人物,令我百读不厌。但是他们许多“英雄”却不惜出卖挚友,乱杀无辜,就是为了自己的一点儿利益。或许,这“英雄”用我们现实的眼光去衡量他,或许还算不上是一个真正的英雄呢!
读三国演义有感 篇5
《三国演义》是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它是明朝罗贯中的巨著。这本书主要讲解并描述了东汉末年到东晋初期魏、蜀、吴三国之间的政治、军事和外交的斗争。
《三国演义》里有好多关于吸引人的故事,也出现了许多出名的将军和谋士。我最佩服的就是蜀国的诸葛亮,他熟读兵书,足智多谋,口才还特殊好。我最喜爱草船借箭这个故事。
草船借箭主要讲了心胸狭窄的周瑜嫉妒诸葛亮的才华,想设计害死诸葛亮。于是他让诸葛亮在十天之内督造十万支箭,其实诸葛亮看穿了周瑜的险恶专心,心中有数地答应他说只须要三天就能造十万支箭,并立下军令状。这时周瑜心中暗喜,想诸葛亮是自己找死,也不能怪别人。诸葛亮利用自己懂得天文的优势,再加上了解曹操疑心重的特点,便向鲁肃借来二十条船和很多稻草人,还有六百士兵,趁着大雾和夜色假攻曹营。曹操以为是吴国进攻曹营,令弓箭手马上射箭。这样就让诸葛亮的借箭安排得以胜利,使周瑜的阴谋落了空。
洛阳与三国故事也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关林自不必说,还有鼎鼎大名的勒马听风街,乐不思蜀的安乐窝。读了《三国演义》使我更加酷爱自己的家乡。通过阅读,我还懂得了很多道理,如:忠诚、英勇、坚毅,做事之前要多思索,对挚友要信守承诺,对国家要忠诚
读三国演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