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
关于劳动的发言稿
关于劳动的发言稿1
敬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日我演讲的题目是《酷爱劳动,从我做起》。
“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劳动是财宝的源泉,也是,为社会谋华蜜。社会是由人关联而成的,人工智能可以协助社会运行,却不能确定一切。作为社会真正的主子,我们放弃磨炼的机会而乞灵于机械,又何尝不是一种倒退?“圣人不以所用害所养”。在日渐困难的社会中,是劳动让我们扎根于现实的土壤,清晰认知自己的责任,从而做出贡献。倘如有了科技而高枕无忧,那科技也必将止步。
勤于劳动者,艰苦奋斗,为民族铸国魂。从古至今,发展、统一这条荆棘路,总是在劳动者脚下变为坦途。论古,“禹、文王躬耕而有天下”,劳动者成为中华民族的祖先;论今,袁隆平,屠呦呦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同样离不开田间地头的坚守。
与此同时,我们也不能遗忘,耽于享乐之人最终被命运抛弃。白居易“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之呼犹在耳,“唐皇重色思轻国”导致开元盛世的中断,令人骇人动目。究其根本,是推卸责任的侥幸心理作祟,而忽视了劳动凝合的民族精神。
同学们,时至今日,历史的辉煌与教训仍在我们耳边回响,作为青少年,劳动炼就的精神,看似离我们很远,但它们正在我们心中发挥着作用。试想,假如不曾参与过值日,假如没有在卫生扫除中出过一份力,假如在家没有洗过衣服、做过饭……我们又怎么理解“责任”,“亲情”这些词语的真谛?我们又如何担当建设现代化国家的重任呢?因此,劳动并不是奢侈时间,它是生活中必不行少的一环,是我们应当补齐的必修课程。
同学们,我们不必等到走入社会,也不必在学习与劳动间选择。从日常小事做起,起先力所能及的劳动吧。从家务到校内卫生,从整理宿舍到扫清积雪,这些都是生活这本大书的精彩片段,足以让我们强壮体魄,磨炼意志,走向更辉煌的明天!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感谢大家!
关于劳动的发言稿3
尊敬的老师们,敬爱的同学们:
我是来自高三一班的XXX,很兴奋能站在这里做这样一篇演讲——《劳有所得,劳有素养》。
你们或是刚从四天的五一假期中恋恋不舍地走出来,或是刚放下书香沁人的传统文化课本,嘴里还念念有词“夙兴夜寐,洒扫庭内”。劳动一词对于我们并不生疏,酷爱劳动从我做起的观念又是我们每个人在课堂上所熏陶的,但我们真的把“酷爱劳动”内化于心了吗?对于新时代的我们来说,劳动不仅仅只为了生存,为了生活,更是一种美德,是一种素养。“劳有所得,劳有素养”必将在改革开放的道路上闪耀光线,在科技发展的潮流中熠熠生辉。
劳动是为了生存,但它更是一种乐趣。《四时田园杂兴》中“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一副农家劳作图跃然纸上;劳动是为了清扫门面,事实上也是为了良好家风的传承。“黎明即起,洒扫庭除,要内外整齐”很好的印证了这一点。文人墨客的劳动,总是带着一种旷达。陶潜“采菊东篱下,悠闲见南山”的美妙生活令人神往;《乡村四月》中“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则是一份安静。
《左传》中“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和当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敬业”相吻合。黄大年爱岗敬业,为中国地球物理学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做一朵小小浪花奔腾”是他最傲慢的事情。四川高校从2006年起开设的种田课激励高校生们“爱岗敬业”引起了不少热议。然而,不少人却在频频发问,人工智能化的时代,我们还有必要劳动吗?
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人工智能在某些地方已经超越了人类。阿尔法狗,天河二号更是凸显出AI的强大力气。人类用双手创建出的新科技,却又限制了我们双手的发展。我们是否过多依靠于人工智能?今年春天一组“进化图”登上热搜,图旁的一句话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工具——鼠标”。我不禁扪心自问,这是不是限制了人类的双手劳动。当我们把打扫家务,收割作物,汽车驾驶甚至家庭作业都交给AI去完成,那我们又如何思索,又如何活出真正的价值?
而如今很多人只记得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