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4古诗两首
教材分析:读了《赠刘景文》和《山行》这两首古诗,你会沉醉于深秋的美丽风光之中。虽已荷尽菊残,然而“橙黄橘绿”;虽已百花凋零,然而“霜叶红于二月花”。《赠刘景文》的大意是:荷花凋谢连那擎雨的荷叶也枯萎了,只有那开败了菊花的花枝还橙黄橘绿时”这励志的诗句也成了千古佳句,你们能把这首诗背下来吗?(指名背诵)
7、多元吟诵,古诗新唱。
师:同学们,老师在课余的时间把这首古诗配上了音乐,然而让这首诗变成了一首歌曲,你们想听吗?欣赏“古诗新唱"—— “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四)拓展延伸,美在秋天。
师: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和秋天有关的诗,如:杨万里《秋凉晚步》:秋气堪悲未必然,,你们课余时间也可以找找读读哟!(五)书写生字:首 刘 枝 记
1、师: 同学们,苏轼把这首诗送给了刘景文,我们如今就来写一写诗中的这四个生字。
(写字之前要注意写字的姿势,做到:头正身直脚放平,五指执笔笔杆正,,争取第2个比第1个写得好.)
2、集体评价。
三、全文总结
亲爱的同学们,菊有菊不可替代的风韵,荷有荷无法言说的魅力,苏轼赞美了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读书黄金时。 (齐读后下课)
四、板书设计
4、古诗两首
赠刘景文
荷 菊
秋之美
橙 橘
第二课时《山行》
一、教学目的:
1、认识4个生字,会写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全诗。
3、通过“山”“小路”“枫林"“霜叶"等词引领学生通过想象,在诗境中感受深秋山色的美丽。
4、学习古诗新唱,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识字、写字。
三、教学难点:多元吟诵,练习背诵。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田字格
五、教学课时:一课时
六、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情境导入.
师:同学们,在星期六,几个小朋友一起到田野里玩,小明看见树上的橘子绿绿的,橙子黄黄的,挂在枝头,就快乐地说:“秋天真美呀!我要吟诵古诗。”可小明“嗯"了半天也没背出来,谁来帮帮他?(出示图片)
生答复。
师:对呀,“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课件出示山行图)。小朋友,你们知道吗?古代诗人杜牧也非常喜欢秋天的美景,于是便写下了这首古诗--《山行》。(板书:《山行》)
2、齐读课题,读准“行”字.
①师板书,生书空。
②齐读课题。
师:谁能说说“山行"是什么意思?生:(在山上行走;走在山路上等)
二、初读古诗,认识生字
师:如今我想请我们小朋友自由朗读一下这首诗,注意要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1、学生自由朗读古诗。(出示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顺句子。)
2、再读古诗,初步感悟诗境。
师:同学们读得非常认真,诗人被这美丽的山景深深打动,那我们就再读一读古诗,边读边想象秋天的美。
三、品读诗句,感悟诗境
(一)诗画结合,品读一、二句。
1、(出示图片)师:是呀,秋天的风光多美呀!看在这幅图片中,你知道诗人在那儿看到了哪些风光?
生:山、小路、白云、人家。师:是呀。相机板书:(山 石径 白云 人家)
师:这样的风光美吗?
师:这么美的风光,那我们就美美的读一读吧。(学生反复读诗句。(指名读;开火车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2、理解“寒山”。
①师:小朋友们,在第一句里有一座座什么样的山呢?
生:寒山.
师:为什么是寒山呢?请看张图片,春天的山和秋天的山. (出示图片)
②理解“寒山”就是指深秋时候的山.
3、(出示图片)认识生字“径”、“斜"。
师:小朋友,在这句诗里面,有两个生字朋友,他们很想和我们交朋友呢!(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4、(出示图片)师:同学们,我们如今已经成为了字宝宝的好朋友了,我们再一起来看看这幅图片,“石头铺成的小路弯弯曲曲,,隐隐约约可以看见几户人家。”谁能用诗句来说一说呢?
多几个学生答复
(二)诗画结合,品读三、四句。
1、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