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3
文档名称:

《项脊轩志》教案.doc

格式:doc   大小:25KB   页数:3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项脊轩志》教案.doc

上传人:xreqing 2022/7/14 文件大小:25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项脊轩志》教案.doc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1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
黄州区一中 戴继玲
教学目的:
:积累文言字词句,把握翻译要点。
学****作者借日常小事表现人物音容笑貌的写作风格。
2。 才能目的:把握文章脉络,学****作者借日常琐事抒发真情的技巧
1
《项脊轩志》教学设计
黄州区一中 戴继玲
教学目的:
:积累文言字词句,把握翻译要点。
学****作者借日常小事表现人物音容笑貌的写作风格。
2。 才能目的:把握文章脉络,学****作者借日常琐事抒发真情的技巧。
3。 情感目的:体会作者的浓浓深情,启发同学们感恩的心。
教学方法:启示式教学(读、思、析、练)
学生活动教案:
1、让学生在翻译中,积累文言字词句,把握翻译要点.
2、把握景物描写,让学生展开想象和联想。
3、把握细节描写,反复诵读,体味情感。
4、借鉴本文的写作特色,进展作文片段训练。
教和学师生互动:
一、导入设计
李白有这样两句诗:“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说文章要出于自然,不要刻意雕琢。好的文章往往不以华美的词藻取胜,而是以真挚的感情打动人。在看似平淡的文字中蕴含真情。朱自清的《背影》就曾打动过无数读者,今天我们要学的《项脊轩志》也是这样一篇著名的散文。(图影课题)
二、解题
1。 解题。项脊轩,书斋名,志,就是“记”的意思,是古代记叙事物,抒发感情的一种文体。
2. 简介作者。字熙甫,号震川,明代昆山人。8岁丧母,9岁能文,但仕途不利。35岁迁居嘉定讲学。世称“震川先生”。散文成就很高,有“明文第一”之誉,重视在文章中抒发真情实感.
三、整体感知
1、听课文朗读,初步把握课文内容及作者情感.
2、翻译下面的句子,注意积累重要字词。
2
(1)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
(2)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当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
(3)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4)余自束发读书轩中.
(5)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6)吾妻来归,时至轩中,从余问古事,或凭几学书 。
四、知识要点的学****及目的的完成过程
(一)、整体感知. 明确本文分两部分。(参看课下注释)
本文写于两个时期,“余既为此志"以前作者作于18岁,是文章主体;后文是补记,写于35岁左右。
(二)、讨论主体部分。研****1——4自然段。
1、问:文中哪句话是作者面对项脊轩的复杂感情?
(明确)第二段: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这是一个过渡段,上文写“喜",下文写“悲”。
2、分析“喜”的部分,研****第一自然段。
朗读并考虑:作者为什么而喜?共同讨论以下问题.
①问:修葺前的项脊轩是怎样的?
(请读出文中原句,并归纳其特点.)
②问:作者是如何处置项脊轩的?有何效果?
3、延伸训练。
①请同学用自己的语言描绘作者在项脊轩的生活画面。
(让同学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先请同学发言,然后老师小结。)
②问:作者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