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6
文档名称:

《公倍数和公因数》教学反思.docx

格式:docx   大小:13KB   页数:6页
下载后只包含 1 个 DOCX 格式的文档,没有任何的图纸或源代码,查看文件列表

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这里二次下载

分享

预览

《公倍数和公因数》教学反思.docx

上传人:baba 2022/7/14 文件大小:13 KB

下载得到文件列表

《公倍数和公因数》教学反思.docx

相关文档

文档介绍

文档介绍:《公倍数和公因数》教学反思
《公倍数和公因数》教学反思1
  去年教学《公倍数和公因数》这一单元时,依照学生预****阅读课本进行教学,老师没有作过多的讲解,从学生的练****反馈中,部分学生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错误百出,反思教学后,《公倍数和公因数》教学反思
《公倍数和公因数》教学反思1
  去年教学《公倍数和公因数》这一单元时,依照学生预****阅读课本进行教学,老师没有作过多的讲解,从学生的练****反馈中,部分学生求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错误百出,反思教学后,觉得用课本上列举的方法,真的很难一下子精确找到最大公因数或最小公倍数。如:8和10的最小公倍数,有学生写80,25和50的最大公因数有学生写5。……调查询问学生找两个数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或者两个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感受,他们都说“太麻烦了”。
  今年教学《公倍数和公因数》这一单元时,我在去年教学《公倍数和公因数》的基础上作了一些改进:
  一、仍旧是将预****前置。
  二、动手操作,想象延长。
  让学生动手操作,提高感知效果,帮助学生形成丰富的表象,是促进形象思维发展的有利途径。例题教学中让学生动手铺,铺后想,想后算,算后思。
  用长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分别铺边长6厘米、8厘米的正方形,能铺满哪个正方形?拿出手中的图形,动手拼一拼。
  学生分组操作,用除法算式把不同的摆法写出来。
  提问:通过刚才的活动,你们发觉了什么?
  以直观的操作活动,在详细的问题情境中体会公倍数和公因数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经验公倍数和公因数概念的形成过程,加深对抽象概念的理解。
  思索:依据刚才铺正方形的过程,在头脑里想一想,用3厘米、宽2厘米的长方形纸片正好铺满边长多少厘米的正方形?在小组里沟通。
  三、在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先用“列举法”教学“求两数公倍数与公因数”;在学生相对较娴熟的时候尝试让学生干脆说出公倍数与公因数;在此基础上适当介绍后面的阅读学问,但不要求学生运用。
  四、在教学了用“列举法”“求两数公倍数与公因数”的学问之后,适当提高训练难度,将求“最小公倍数”与“最大公因数”合并训练。通过联系“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学问,引导学生发觉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的扩倍法等其它的方法。要求学生依据状况,用自己喜爱的方法来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最大公因数。这样,给学生结合题目中两个数的特点,自主选择方法的空间,学生比较喜爱,驾驭较好。通过练****引导学生感悟、概括出了一些特别状况:(1)两个数是倍数关系的,这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是其中较大的一个数,最大公因数是其中较小的一个数;(2)三种最大公因数是1,最小公倍数是两数乘积的状况(“互质数”这个概念学生没有学到):①两个不同的素数;②两个连续的自然数;③1和任何自然数。
  课后反思:
  一、预****后的课堂教学,还要教,干脆放手要出问题。
  二、介绍一下短除法是有必要的。但不能干脆按传统的教学思路以短除法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简洁代替列举法。
  三、应逐步激励学生把求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过程想在脑中,干脆说出结果。,适当提高学生的思维水平。
《公倍数和公因数》教学反思2
  《公倍数和公因数》在新教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