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介绍:《听说》观后感
《听说》观后感1
天阔和秧秧的故事在我看来,更像是童话。因为它跟现实相差太大了。片中天阔的爸爸妈妈知道秧秧是个聋人后,并没有多大的反对,而是欣然接受了秧秧。但是假如在现实中,又有几个父母希望自己的儿子娶一个聋人当老婆一块铜板付的,那个场景,让我的心突然被揪紧了。我生活在衣食无虞的环境中,从来没有体验过赚钱的辛苦,也未曾如此付过钱。它让我更加珍惜所拥有的,更明白:钱是得来不易的,不能随意地奢侈父母的汗水。
或许,《听说》这部电影描述的是很平凡的故事,不如《铁达尼号》拥有壮阔的场景,有的只是平凡的街道;但是,这部电影肯定不只是谈情说爱,因在手语之中,有着满满的爱心与关怀。而那份说话的“隔阂”,更是这部电影中的焦点所在。
《听说》观后感3
《听说》是一部扣人心弦、温馨感动的电影,以一位照看着立志参与听奥的听障游泳选手的家人秧秧与另一位善用手语之听人天阔的恋爱为主轴,在偶然之下与家中经营港式烧腊店的天阔相识,言语的沟渠无法阻挠爱情的火苗,他们以手语搭建起沟通的桥梁,努力摸索生命中的一切可能与将来。
这部电影相当特殊,有60%都是用手语表达,是我看过最宁静的一部电影。
从一起先的手语开场方式,天阔对秧秧的好感,秧秧忽视了照看好小朋,自己对小朋的自责。起先远离天阔。
这部戏最让我感动流泪的是,小朋取消资格而与挚友喝酒晚归,引起秧秧的愧疚,小朋向秧秧表明别在依附她的幻想,秧秧也应当有自己的人生,找寻属于自己的幻想,姊妹深情手语沟通过相拥而泣。
一部没有声音的电影,都可以让人泪流满面真的好厉害,在无声的语言,发着内心的感情,一样都可以触碰人类的最脆弱的神经。
四年后,在一起的天阔与秧秧一同为参与台北听障奥运的小朋加油。字幕打上"爱情跟幻想都是很奇异的事情,不用听不用说也不用被翻译,就能感受到它"结束。
现在也很少有导演能拍出如此纯美的爱情电影了,关于爱情和幻想,只要你还在污浊的现实中对爱情对幻想还有期盼就可以看这部电影。
《听说》观后感4
抗日斗争时期,在东北的一个小城市里,铁路扳道工人、中共地下党员李玉和与六十多岁的母亲、十七岁的女儿李铁梅,祖孙三人在一起生活。他们虽是一家人,却不是一个姓。原来他们是在十七年前,一次大罢工的流血斗争中,组成一个革命的家庭。革命先烈传给他们一盏红灯,这是他们的传家宝,是战斗的信号,是革命成功的象征。一次,李玉和接到上级党组织派人送来的一份密电码,要他通过组织转交给柏山游击队。由于叛徒的出卖,密电码还没有转交出去,李玉和就被捕了。坚毅的李奶奶,为了激励后人接着战斗,将他们三人的身世,告知了铁梅。阶级仇,民族恨,将铁梅心中的革命火种燃烧起来,她立志继承革命事业。阴险毒辣的日本宪兵队长鸠山,把李奶奶和铁梅也抓走了。他为将密电码搞到手,对李玉和母女说尽了甜言蜜语,用完了酷刑,还妄想以骨肉分别杀害亲人的残忍行为和陪绑的方法,威逼铁梅。但这一切丝毫没有动摇铁梅的斗志。革命的三代人,坚贞不屈,表现了工人阶级崇高的革命品质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李玉和、李奶奶牺牲以后,鸠山有意放了铁梅,妄想用放长线钓大鱼的阴谋,从铁梅手里得到密电码。早在铁梅和李奶奶被捕前,李奶奶已经告知铁梅和党组织的联络地点。铁梅得到邻居刘大娘和桂兰姐的帮助,平安地找到了地下党员周师傅,把密电码